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

來源:魅力女性吧 6.12K
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

三國時期,與諸葛亮齊名的就有二人:龐統和周瑜。

諸葛亮號稱龍,龐統號稱鳳雛。而周瑜與諸葛亮有瑜亮情結,史稱一時瑜亮。劉基,字伯温,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

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着“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温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温”的説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張良,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諸葛亮評價張良“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而潘業更稱讚張良“孺子報韓志已奇,天涯更有莽男兒。縱然不盡祖龍壽,也是從來第一椎”。

而實際上,有很多成就高於諸葛亮的人。如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其著作《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李世民説“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迄今,全世界有數千種關於《孫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國家的軍校把它列為教材,郭泰納夫評價:孫子確實可以算是世界第一流的軍事學家。還有戰國時期的孫臏,其所著《孫臏兵法》在漢族軍事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黃石公,著有《三略》,是著名的古代漢族軍事著作,與《六韜》齊名。

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當時武學必讀書《武經七書》編入。

目前,該書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將領必讀的書籍之一。

三國演義中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是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三國時劉備帳下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才智與諸葛亮齊名,人稱“鳳雛”。在進圍雒縣時,統率眾攻城,不幸被流矢擊中去世,時年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龐統死後,葬於落鳳龐統墓坡。

其實在蜀國還有一位謀士與諸葛亮齊名,他就是被稱為“鳳雛”的龐統。最開始沒有多少人認識龐統,自從他與司馬徽促膝長談後,司馬徽驚訝龐統的才能,説南州士子沒人能超過他,之後龐統漸漸被人熟知。孫權屬於外貌協會,因龐統長相醜陋,在吳國沒有受到孫權的重用。

諸葛亮抓住時機趁虛而入,將龐統“誘騙”到了蜀漢想委以重用,然而劉備同樣以貌取人,大手一揮,就將龐統安排到耒陽,當了一個小小的縣令,也沒有得到重用,龐總總算看清了劉備假仁假義罷的真面目。不過,劉備在得知龐統的身份後,自然是禮遇有加,決定重用龐統,之後他還根據龐統的謀劃,一步一步佔領了四川,作為自己的根據地。

據史料記載,沛城之戰後,劉備設宴款待羣臣,酒足飯飽之後,劉備突然看着龐統説:今日之會,可謂樂乎。龐統答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其實龐統早就對虛偽的劉備有所不滿,只是此前看劉備有所收斂便未提出,現在戰事才剛剛開始,劉備的老毛病又犯了,頓時原形畢露,於是龐統便用這種回答,來暗諷劉備“非仁君”。

作為君主,這不是打劉備臉嗎劉備頓時覺得臉上無光,之後劉備和龐統之間就有了嫌隙。甚至到了後來洛城之戰中,龐統更是徹底看清了劉備,在洛城之戰前,龐統為劉備提出了著名的上中下三策,他懂得自己的定位,沒有直接給出自己的決策,而是把決策權交給了劉備,這就是説話做事的藝術和分寸,劉備根據龐統的分析與策略,採納了對自己最為有利的中策。

在落鳳坡,龐統遇襲中箭而亡,其實這是劉備的損失,沒有龐統和諸葛亮合力幫助劉備,奠定了後面的失敗。龐統在臨終前長歎一聲,大喊道:吾死,乃天命也。而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正是説東漢王朝的氣數已盡,劉備假仁假義,只是借天命蠱惑人心罷了。

只可惜龐統臨終前揭穿的這個祕密,並不為後人熟知,甚至有很多人明明知道了也不願意相信。其實諸葛亮早就看穿了劉備的真面目,但迫於壓力只得敢怒不敢言,所以劉備後期就重用了漢中老臣李嚴,法正等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