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買負的 - 負是什麼意思

來源:魅力女性吧 6.64K
鄭人買負的 負是什麼意思

“負”在文言文中的所有意思

1, 依恃,憑仗 負,恃也。從人守貝,有所恃也。――《説文》

秦貪,負其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昔秦人負恃其眾,貪於土地,逐我諸戎。――《左傳·襄公十四年》

其異姓負強而動者,漢已幸勝之矣。――漢·賈誼《治安策》

守自負年德,易之。――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2、通“背”。揹負。以背馱物。引申為負擔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列子·湯問》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負晉侯出諸廁。――《左傳·成公十年》

3、背倚,背靠着

有眾逐虎,虎負隅,莫之敢攖。――《孟子·盡心下》

揹負青天而莫之千閼者。――《莊子·逍遙遊》

4、抱持

徐衍負石入海。――鄒陽《獄中上樑書》

5 承擔,擔當

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6、背棄,違背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田榮者,數負項梁。――《史記·項羽本紀》

7、欠債欠缺缺少

僕少負不羈之才。――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通家尚負責(債)數鉅萬。――《漢書·鄧通傳》

8、失敗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孫子·謀攻》

遇敵處戰則必北。――《荀子·議兵》

以決勝負。――《資治通鑑》

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宋·蘇洵《六國論》

2、 文言文中“負”的不同解釋

1、背。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愚公移山》)

2、載。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逍遙遊》)

3、負擔。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

4、責任。刺史二千石不以為負。(《後漢書.章帝紀)

5、背倚背靠着。天子負斧依。(《漢書》)

6、依靠依仗仗恃。負其強。(《廉藺列傳》)

7、蒙受遭受。負屈銜冤。(《竇娥冤》)

8、違背背棄。決負約不償城。(《廉藺列傳》)

9、對不起辜負。臣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藺列傳》)

10、欠虧欠。通家尚負責數鉅萬。(《漢書.鄧通傳)

11、賠償。因佯失而毀之,負其百金。(《韓非子.説林下)

12、敗。勝負已判矣。(《六國論》)

13、抱抱持。徐衍負石入海。(《獄中上樑王書》)

14、抱負具有。少年負志氣。(《學阮公體》)

15、通“婦”。老大娘。 常從王媪,武負貰酒。(《史記.高祖本紀)

鄭人買負的,負是什麼意思

不是鄭人買負,應該是鄭人買履,履指鞋子。是漢語中一個源自寓言的成語,典出《韓非子·外儲説左上》。

這則成語是説有個鄭國人因過於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鄭人拘泥於教條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後用以譏諷墨守成規而不重視實際狀況的人。其結構為主謂式,在句子中可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戰國時期,有一個鄭國人,想為自己買一雙新鞋子。去集市之前,這個人預先找來一小段繩子,用它比着自己的腳,事先量好自己腳的長短尺寸,然後就高高興興地出門了。

鄭國人來到集市,看好了一雙中意的鞋子。他正準備掏出小繩,用事先量好的尺碼來比一比新鞋的大小,誰知走得匆忙,量好尺碼的繩子忘在家裏沒有帶。於是他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家中,拿了小繩又急急忙忙趕往集市。但是,集市已經散了,鞋鋪打烊了,鞋子沒買成。

鄰居聽了他的事,問他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一下,鄭國人説:“量出來的尺碼才可靠,我只相信我自己親自量好的尺碼,而不相信我的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