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人不能住民宿

來源:魅力女性吧 8.82K
四種人不能住民宿

第一種:無邊際自由

即對生活沒有規劃,反感制度制約,只遵從自我感覺不顧他人感受的人。這類人往往因為生活的不如意不順心,經常混跡於客棧酒吧和朋友圈,無所事事。總體上他們呈現出隨心所欲、責任感缺失、做事難以恆久的頹廢、不靠譜勁兒,有一顆説走就走的流浪心和一種"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無畏氣概。這類人做民宿可想而知,今天上崗,明天可能就找不到人。而且因為他們身上的江湖氣,很有可能會和客人發生衝突。最後可能買賣不成,反倒賠本。

第二種:缺乏團隊協作

民宿體量小,員工數量有限,除了客房清潔和前台管家的工作相對分開,很難專人專崗,大家有分工也有協作,邊界不是很明晰。而且外地員工大多吃住在客棧,彼此性情各異,觀念不一,難免有些磕碰。但民宿工作會有非常瑣碎、枝枝蔓蔓的小事,管理制度必須精細分工,從實踐中來看,很多工作人員會因為這種小事不合。民宿是個小集體、大家庭,不能過於分清你我、計較得失。一個不睦的團隊氛圍,出不了好的工作狀態,團隊往往比客人更重要,説的正是這個道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三種:精英主義

一個只有十幾間客房的單體小民宿,即使在往專業化、商業化方向靠攏,仍類似於家庭作坊式運營,外來精英因為難以掩飾的優越感,良好的自我認同,是非對錯的鮮明表達,對制度層面的較真可能會影響到民宿工作的工作進程和量化過程。説的直白點,民宿管理講究"先做人再做事"(情商),精英主義偏重做事(智商),結果往往水土不服,適得其反。

第四種:非職業人羣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作為2015年4月紅遍網絡的辭職信,當年掀起了一股"辭工旅遊熱",讓很多小哥哥小姐姐們一度狠下心來辭去工作,奔赴世界各地去旅遊,迄今為止,仍然牽動着很多在大城市工作朝九晚五上班族人的心。但徹底辭職完全旅遊,就意味着沒任何收入來源,於是,民宿工作就成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很多來應聘民宿工作的人都是為了逃避大城市的喧囂和壓力,想着過一種既能欣賞美景又能賺點小錢,詩與美酒,兩者在手的瀟灑生活。因此,前來應聘的人很多不是旅遊行業的非職業人士,招聘的時候,他們往往會以"我喜歡啊""想體驗生活""男朋友結婚了,新娘不是我,我是來療傷的""佛系青年一枚,沒理想沒追求,只想苟且過活""我來當義工""我是網紅"等等為説辭來表明自己的工作立場。這類人羣要麼就是漫無目的,要麼就是像小紅那樣免費藉助民宿自有資源來為自己增流的別有目的的人。很顯然,這類人乍看之下似乎和民宿慵懶、閒適、有情調的生活不謀而合,但實際上這類人往往幹不到一兩天,甚至不打招呼就甩屁股走人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