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第八回概括唐僧取經原因

來源:魅力女性吧 3.14W
根據第八回概括唐僧取經原因

書中第八回交代,唐僧取經的原因:是佛祖講經時説道,東土生人毀謗真言,不識法門之旨,要傳經入東土,永化東土為善。

南海觀音自舉前往。

佛祖要他到東土尋一善信,使之經歷困厄來西天求取真經,回去好渡人向善。

於是便有了唐僧師徒四人取經之舉。

一、按小説記述佛祖觀東土大唐有大乘氣象,所以要把大乘經典傳播到東土大唐帝國。説白了就是要擴大佛教影響力。

二、與其送經不若取經,這樣才顯得莊嚴和神聖。應了人們常説的一句話:上趕了不是買賣。如果巴巴地把經書直接送到唐王庭,就顯得格調有點LOW。只有這樣一來一往,才能把虔誠和端莊都表達出來了。

三、唐僧是如來二弟子金蟬子的第十世轉世,屬於佛教人物。

四、小説中本質來説孫悟空、沙悟淨、豬八戒、白龍馬等等角色開始都可以算成道教人物,所以他們不具備取經的資格,只能是配角。

五、李唐王朝是尊道教的,就如同明朝皇帝也尊崇道教一樣。唐僧的取經之旅也是讓佛教在東土興盛的一個新開端。

六、唐僧西遊取經可以把東土威儀傳播四方,這也是作者所處時代人的胸襟。明朝人是開放和領先的,有鄭和七次下西洋為證。正如李唐王朝一樣開放和領先。就像長征是革命的播種機,那麼唐僧的西行之旅未嘗不是一次宣傳中國的旅程。

七、自宋、金以來儒、釋、道漸趨融合,彼此學習和借鑑。集大成者屢見不鮮。諸如傳説的呂洞賓、劉海蟾,現實的王重陽、蘇軾、全真七子、王陽明等等。吳承恩先生也是這三教的大家風範。有人説西遊記裏崇佛抑道。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看待。小説裏玄奘法師的父親是大儒,師父是佛陀,弟子是道家至尊的徒弟。英雄莫問出處,智慧和慈悲難道有姓佛、姓道、姓儒的分別嗎

八、唐僧去西天取經,是因為天竺在唐朝人的印象裏在西方。或者説佛經、佛教從西方的西域先傳播過來。古代人對地理的理解如此。佛教誕生在古天竺,最初的位置在今天的尼泊爾附近,那裏才是佛教的誕生地,自然唐僧要去那裏取經,而不能説佛教是現在印度的,這是兩碼事。

九、唐僧是以凡人之身去行聖人之行的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外有山川阻難、路途兇險,內有人身七情六慾的考驗。唐僧西行就是一次修行之旅。凡人可以超越自我,這是榜樣作用。所以主角必須是唐僧這樣篤信虔誠的凡人。若有真心,你我皆可是唐僧,去追求智慧,去追求善良慈悲。這是對世人最直接的教誨。

十、唐僧不凡,那徒弟幾人難道就不是唐僧的身軀一部分嗎這就是唐僧不凡的地方。身為人身,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存在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