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與章丘橋的故事

來源:魅力女性吧 3.2W
朱元璋與章丘橋的故事

濟南市章丘區中北部,長白山巍,漯河水秀。綠水青山環繞之中,有一船形的美麗古村落,這就是繡惠街道的茂李莊,坊間俗稱大莊子人家。

茂李莊建村時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磨柳莊。最早的幾户村民分別姓張孫王三姓,也由外地遷來。他們在漯河邊擇高坡住下,因旁邊有一個大水磨,四周有片柳樹林,故取名磨柳莊。

元朝至正年間,李氏始祖李琛,帶着老婆和四個孩子,從河北棗強遷來章丘。先流浪於明水塘子崖,後移至章丘老縣城繡惠東關外草市。幾經輾轉,見城東三裏外的磨柳莊依山傍水,是風水寶地,便決意落户而居。四個兒子分別叫文台、武台、龍台、安台,取“文武龍安“之意。文台和武台一直陪伴着父母。龍台和安台後來遷至南京居住,故南京現在也有個茂李莊。

自從李琛夫妻和文台武台兩個兒子定居磨柳莊以後,如同那水豐草茂的漯河之水及綠野草木,李氏人丁也逐年興旺起來。而隨着歲月流失,其他姓氏只剩下了張姓一户人家。這時的磨柳莊,水磨和柳樹尚存,但村名卻悄悄地隨着李氏家族的興旺,演變為茂李莊了。

詞典上,有關“茂”的解釋有兩種。一是指草木旺盛,如茂盛、豐茂之貌。二是指有德有才,如茂士、茂才之人。無論哪種解釋,茂李莊此名之意,即因氏族興旺而始,又祈家族更加茂盛且品德高尚至偉矣。後來,茂李莊李姓竟高達村民99%的比例。莊子雖不大,但村落位置佈局建築均講格局,且民風淳樸,積善行德,言循族訓,行必有矩,頗受鄉鄰讚譽,慢慢地人們開始尊稱茂李莊為大莊子人家了。

時光荏苒,歲月流至元朝末期,戰火紛飛,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這時隨母親逃荒來到茂李莊。因無生計,朱元璋只好為李家放牛謀生。此時的李氏一族已成名門望族。由於年齡相仿,李氏三始祖李秉禮,也便有緣同朱元璋結為布衣之交。

有一年夏天,連陰45天,有三天連降暴雨。漯河水猛漲,波濤翻滾,水浪滔天,眼看就要淹到茂李莊了。有人急了,大喊:快到南門擋水呀!正當人們慌亂之際,朱元璋放牛回來,不緊不慢地説:慌什麼,水進不了咱莊的。沒看見茂李莊像條船嗎水漲船高呀!

朱元璋走出南門查看水勢,見水邊草叢中有一條扁擔長的大水蛇正在翻滾。就指着那蛇斥道:你想幹什麼想淹俺茂李莊嗎那蛇見到朱元璋便渾身發抖,三次把頭抬高又落下,像是磕頭一般。朱元璋大喝一聲,還不快走!那蛇便匆匆而去,奇怪的是,漯河之水也隨之嘩嘩地消退下去。

朱元璋放牛的荒坡上生長着一些酸棗樹,章丘俚語叫“枳筋"。一種枳筋長直刺,另一種枳筋長彎刺。每次放牛的時候,朱元璋本來就破舊的衣服會被彎刺枳筋掛得更破,回家後母親要費很大功夫才能補好,朱元璋好生心疼。

一次,彎刺枳筋又把他的衣服掛破了,氣得朱元璋大罵:你們這些熊枳筋真不懂事,為什麼長在這裏不知道俺在這兒放牛嗎明年統統長到東坡去。到了第二年春天,彎刺的枳筋果然全都枯死了,凡是發芽的全是直刺的。直到現在,茂李西坡的枳筋全是直刺的,而東坡的枳筋則是彎刺的。

老輩人説,朱元璋放牛累了的時候,就會躺在河邊的一塊大石板上睡覺。這塊石板寬約1米半,長約2米,一端中間有個穿透的小圓洞。睡覺的時候,朱元璋就把牽牛的繩子通過這個圓洞拴在石板上。

中午放牛睡覺之時,也正是豆地裏的蟈蟈起勁鳴叫的時候。吵得朱元璋實在睡不着,就對着豆地怒吼:別叫咧!再叫真(朕)就給你治罪啦!想叫的都到遠遠的東坡去。説來也怪,話音剛落,那蟈蟈的叫聲也便戛然而止。到了明天中午再睡覺的時候,東坡一片蟈蟈聲,而河邊大石板的地方卻寂靜如夜,朱元璋便會酣睡不醒。

茂李莊老輩人還説,朱元璋睡覺時,仰面朝天,頭枕一橫杆,兩臂平展,雙腳叉開,形若一個“天”字。後來他當了皇上,人們才醒悟,原來他從小就是個天子哈!

朱元璋當上皇帝的時候,一條小龍從這塊大石板上騰空而起,朝着南京方向飛去。此時,朱元璋正在南京登基,禮樂高奏。有大臣奏,皇上為何擇南京為吾大明之都朱元璋曰:朕幼落難,曾受惠於章丘茂李莊李氏一族,且與三世祖結為布衣之交。始祖三子四子曾居南京,名字叫“龍台”和“安台”,朕以為此乃寓意南京是“龍安之台”也。朕之大明定都南京,豈非天意乎!眾臣大悟,皆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氏二十一代孫,章丘市原人大副主任,史志專家李萬百曾對這些傳説研究後認為,李氏遷居茂李早於明朝立朝46年。朱元璋又是歷史上少有的出身低賤的皇帝,幼年貧窮,也的確逃過荒要過飯,故傳説是有一定合理成分的。

章丘歷史上只產生過一個皇帝,即新朝皇帝王莽。章丘上千個村莊沒有哪個村留下關於王莽的傳説,其他歷代皇帝也沒聽説駕臨過什麼村莊。只有茂李莊一個村子與皇帝有緣,盛傳着各種版本不一的朱元璋的故事。這也許不是偶然的,似乎從一個方面佐證了茂李莊在歷史上確實不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