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紙張特徵

來源:魅力女性吧 8.87K
唐代紙張特徵

隋唐五代是中國封建文化發展的高峯時期,造紙技術亦相應提高。對造紙原料處理增強漚泡措施,然後用鹼水蒸煮,能比較好地清除膠質。

臼搗原料也更加精細,加大了纖維的分散度,經攪拌後,纖維交結緊密而且均勻,故紙的質量又比以前提高。

據《元和郡縣圖志》《新唐書·地理志》、《通典.食貨典》三書的記載,唐代貢紙的地方很多,有常州、杭州、越州、婺州、衢州、宣州、歙州、池州、江州、信州、衡州等。進貢的紙類也很多,如益州黃白麻紙,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細黃狀紙,均州大模紙,宣州、衢州案紙、次紙,蒲州細薄白紙。

除常用的麻紙、皮紙外,唐代又用竹料來造紙。當時,不斷的創新造紙工藝,生產出眾多名紙,如施膠紙、蠟質塗布紙、金花紙、水紋紙、宣紙等。唐代所造紙中,以硬黃紙最為著名。

除硬黃外,雲藍紙也很有名氣,據説,此紙為段成式所造,質地均佳,時人極為推崇。

據《博物志》記載,蜀妓薛濤所造十色花箋,深為當時社會所寶重,當時文人如元稹、白居易、牛僧孺、杜牧、劉禹錫等二十餘人與濤唱和率用之,薛濤花箋遂名傳千古。

唐代的日常用紙,有短白簾粉、蠟紙、布絲藤角紙、黃麻紙、白麻紙、桑皮紙、桑根紙、雞林紙、苔紙、建中女兒青紙、卵紙、宣紙、松花紙、流沙紙、彩霞金粉龍鳳綾紋紙、鬆皮紙、密香紙、一蠻紙、笈皮紙、竹紙、楮皮紙、凝霜紙、麥秸稻紙、由拳紙等,種類之多,不勝枚舉。

唐代紙的產量已相當可觀,種類亦多,用途廣泛。除供書寫、繪畫外,又有其他之用。據文獻記載,當時已用紙來做燈籠,糊窗户,做衣服、帽子、帳子,甚至做鎧甲。20世紀70年代,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羣先後出土紙鞋、紙棺,更是唐代多方面用紙的實證。

五代時期戰亂不斷,但南方一些地區仍相對比較穩定,造紙業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特別是南唐後主李煜,他酷嗜文學,對造紙也極為關心,當時的徽州地區成為造紙中心,所產澄心堂紙最受書生們的歡迎。

會府紙長二丈,寬一丈,厚如數層繪帛,更是前所未有。鄱陽白紙,長如匹練,也是當時的新產品。另外浙江造紙也有發展,吳越王曾雕刻《陀羅尼經》八萬四千卷。

晉唐時期的紙多為麻紙,產量低,用量小,紙張幅寬不超過27釐米。南北朝時期的紙出現黃白兩種顏色,白紙較為粗糙。宣紙是從唐代開始發展起來的。所謂宣紙,是以檀樹皮和稻草為原料製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