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十大經典故事

來源:魅力女性吧 2.5W
中醫十大經典故事

東漢時,集市中有一老翁賣藥,藥不二價,治病皆愈。他在門前懸掛着一大空壺,待到集市散去,總是跳入壺中,集市上的人均沒看見過,只有管理市場的小官費長房在樓上看見了。費長房感到非常驚奇,便帶着好酒好菜前去拜望老翁。老翁約費長房第二天再來,並邀同入壺中。只見壺中裝飾如宮廷般華麗莊嚴,美酒佳餚充盛滿桌,二人暢飲盡興而出。後來費長房拜老翁為師,並隨之隱居山中,終於把老翁的醫道方術繼承下來,在民間為廣大羣眾療病去痛。因而,後世醫生開業,均以“懸壺”譽之。

杏林的由來

三國時期吳國的民間醫生董奉,到南昌的廬山定居。他住在山上而不種地,每日為人治病,分文不取。如果重病治好了,讓患者載五棵杏樹輕病治癒了就載一棵杏樹。這樣連續好多年,所種的杏樹已有十萬餘棵,鬱鬱葱葱,茂密成林。後來杏子大量成熟,董奉就在杏林裏打一糧倉,告訴人們,有買杏子的人,只要把容器的穀物倒入糧倉,自取一容器的杏子即可。這樣董奉每年用杏子換的穀子,隨後又用來救濟周圍貧苦的百姓和來廬山旅遊斷了盤費的人,深得人們讚譽。

橘井的由來

西漢時期,桂陽人蘇耽,人稱蘇仙,為人虔誠,品德高尚,孝敬父母。據劉向《列仙傳》記載,蘇耽受命為天仙,天上的儀仗隊降落蘇宅迎接。蘇仙在辭別母親,超脱凡間時,告知母親:“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橘樹能療。患疫者,與井水一升,橘葉壹枚,飲之即愈。”後來果如其言,求水葉者,遠至千里,應手而愈。這樣在傳統醫學史上就有了“龍蟠橘井”、“橘井泉香”的典故。這就是“橘井泉香”典故的由來。自古用之代指良醫。

“大夫”、“郎中”的由來

“醫生”一詞,始見於《 唐六典》:“ 醫生四十人”,即指學習醫學的人。唐代置學習醫,故有了“醫生” 之稱。醫生還有大夫、郎中、杏林等別稱。“大夫”、“郎中”是我國古代的官名,但更多的人熟知的這兩個詞是對醫生的稱謂。

大夫是北方人對醫生的尊稱。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時,天子及諸侯皆設之。分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3 級。秦漢以來,有御史大夫、諫大夫、太中大夫、光祿大夫等名。宋以前,對醫生的稱呼較為複雜,一般根據其專科進行稱呼,如食醫、疾醫、金瘡醫等。加之唐末五代以後官銜氾濫,以官名稱呼逐漸形成社會風氣。宋徽宗時期將醫官放到大夫官階下,因此從那時起北方人尊稱醫生為“大夫”。為了區別於官名,將稱醫生為“大夫”的“大”讀成 dài,而不讀 d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