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河的故事20字

來源:魅力女性吧 6.95K
關於黃河的故事20字

一、鯉魚跳龍門的傳説

龍門位於壺口瀑布南面約65公里處,在晉陝峽谷的最南端。龍門之南,就是開闊平坦的關中平原。黃河之水從狹窄的龍門口突然進入寬闊的河牀之中,河性發生很大變化。龍門的形成,是其東面的龍門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攏,形成一個只有100米寬的狹窄的口門,好像巨鉗,束縛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

每當洪水季節,由於峽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峽谷後,河谷突然變寬,水位則驟然下降,於是在龍門形成明顯的水位差,故有“龍門三跌水”之説。沿襲相傳的“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就是指跳躍此處的跌水。

二、《魯班修造將軍柱》

桑園峽內黃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園峽中段黃河激流中卻有一個屹立的大石。百姓稱之為將軍柱。傳説這個將軍柱是魯班修建的。

當年魯班周遊列國時,來到桑園峽邊上,為方便兩岸人民的來往。魯班把橋墩的位置選在了將軍柱的這個地方。從此,魯班早出晚歸,負責施工,半年過去了,橋墩在漸漸長高。

有一天,魯班的妻子送飯到岸邊,等了一陣不見魯班,便到岸邊看個究竟,誰知她在岸邊看見一個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個手拿着鐵錘在幹活,他的妻子哎呀一聲驚叫。魯班一慌,一錘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頭也飛到了對岸的山上,橋也就沒有建成。

至今在將軍柱上有一個十分光滑的石頭,好像是整個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間則是脊柱,把石頭一分為二,好像是長期靠着休息時留下的。傳説這就是魯班造橋時所留。

三、《馮夷當河伯的故事》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説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裏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裏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説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達成自己成仙的心願。成為一名河伯。

四、《李闖王渡黃河》

明朝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闖王李自成帶領農民在陝西米脂起義,要打過黃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統治。當時正值初冬時分,黃河水還未結冰,而只有河水凍成了堅冰大軍才能順利通過。

怎麼辦呢?闖王日夜焦心,愁得鬍鬚頭髮在一夜之間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兩人來報:“黃河已經凍得結結實實的了。”闖王大喜,急忙傳令三軍趕快渡河。

到了河邊一看,河水還“嘩嘩”地流得正歡呢,根本就沒結冰。可是上面卻起了一座寬大的浮橋,船連船,板連板,四平八穩,正適合大軍渡河。

闖王納悶極了,正要下馬察看,忽然從河裏爬上來兩個人,向闖王一抱拳,朗聲道:“大王,我們是黃河的船伕。聽説您要渡河,為民謀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這坐浮橋,就請大軍上路吧。”

闖王感動得熱淚盈眶:“我一定不辜負百姓們的厚愛,一定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説罷,驅馬上橋,領兵東去了。

五、《大禹治水》

大禹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河圖、開山斧、避水劍。傳説河圖是河伯給他的。從前,有個人叫馮夷,但是在黃河中被淹死。馮夷死後到玉帝那裏去告黃河,玉帝讓馮夷去治理黃河,從此,馮夷稱河伯。

他一心要畫個河圖,河伯和村裏的後老漢察看黃河水情,可後老漢累病了,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把河圖授給他。

大禹根據圖上的指點,治住了黃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