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市博物館鎮館之寶有哪些

來源:魅力女性吧 3.01W
荊州市博物館鎮館之寶有哪些

荊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有: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等等。

1、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1965年出土於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劍長55.6釐米,寬5釐米,劍首向外翻卷呈圓盤形,內鑄11道精細的同心圓,劍身滿飾神祕的黑色菱形花紋,劍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整個造型顯得高貴、典雅。

2、曾侯乙尊盤

曾侯乙尊盤,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曾侯乙墓,由尊和盤兩件器物組成,尊高30.1釐米,口徑25釐米,盤高23.5釐米,口徑58釐米。

3、雲夢睡虎地秦簡

1975年出土於湖北雲夢,包括大量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前後的法律文獻,是首次系統發現的秦律。秦律涉及農業生產、市場交易、徭役徵發、官吏職掌、少數民族關係等各個方面,從中可以看出秦法已經達到了十分細密、詳備的程度。秦律對漢代以及其後的中國傳統法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虎座鳥架鼓

虎座鳥架鼓,2002年出土於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2號墓,年代為戰國中晚期。該器物通高約136cm,寬134cm,兩隻背向踞坐的卧虎四肢屈伏於六蛇纏繞的長方形底座上,虎背各立一隻長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鳳鳥。背向而立的鳴鳳中間,一面大鼓懸於鳳冠之下,兩隻小虎後足蹬踏鳳鳥背脊,前足上託鼓框。該器物通體髹黑漆,飾有紅、黃、銀白多色彩繪,穩重的虎座與飛揚的鳳架彰顯了楚文化的浪漫與神奇。

5、鄖縣人頭骨化石

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鄖縣青曲鎮曲遠河口的學堂樑子,分別發現和出土了兩具震撼世界的距今約100萬年的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被著名的古人類學家、中科院院士賈蘭坡先生稱為“國寶”,並依據古人類命名的規則,命名為“鄖縣人”。兩具頭骨化石保存了完整的腦顱和基本完整的面顱,其面部特徵與中國和亞洲已發現的古人類化石一致。經專家研究、鑑定後認為,這是距今100萬年左右的直立人。

搜索

荊州博物館“鎮館之寶”是2000年的不腐男屍。

這座男屍是迄今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具古屍。出土時古屍外形基本完整,身長1、66米,體重52、5公斤。皮膚、肌肉等軟組織均有彈性,四肢大小關節亦可活動,32顆牙齒齊全且牢固,鼻道暢通,左耳鼓膜猶存,腦殼完整,腦膜血管清晰,內臟器官齊全,骨骼正常,皮下膠原纖維保存良好,與新鮮組織非常接近,體內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保存。甚至還被測出其血型為AB型。據墓中出土文字記載,死者名“遂”,江陵人氏,官居“五大夫”,下葬於漢文帝十三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