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時期瓷器洞石特徵

來源:魅力女性吧 1.22W
各時期瓷器洞石特徵

1、咸豐到宣統這幾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質方面比不上嘉、道時期 。這時胎質越來越變得粗鬆,胎骨也相應變厚了。

2、由咸豐時開始,瓷釉逐漸變粗,瓷釉與胎骨結合不夠緊密,因而出現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現象比嘉、道時期更為嚴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經常還出現有氣泡及脱釉現象。白釉不如嘉、道時潔白,而逐漸變成了白中微閃灰顏色。

4、窯變紅釉,這時又有了較大的變化。釉面上蘭紫色彩斑,越變越少,而紅顏色的面積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變為全紅色,幾乎看不到蘭紫色斑了。 到光緒、宣統時,還出現了另一種由紅與黑兩種顏色組成的窯變紅釉。窯變紅釉的演變過程是:雍正是蘭色多於紅色:乾隆時是蘭色少於紅色嘉、道是紅色多於蘭色咸豐以後是基本上變為全紅色到光緒、宣統時是紅與黑兩種顏色組成的。

5、青花的顏色,只有1一2個層次,在同治末期環出現了一種蘭紫色的青花。同治以後堆粉青花比較少了,這時青花下面的堆粉極薄,顏色淡淺。

6、由咸豐到宣統這一時期,粉彩發生了顯著變化。粉彩的料質由精細變為粗糙,粉彩的顏色由濃豔變為淡淺。①咸豐、同治時,粉彩的含量比較多,彩粉比較濃厚,而且在精細粉彩器物上,往往還描繪金彩,所以此時粉彩表現得十分豔麗:②光緒、宣統時,粉彩含粉量減少,粉料非常淡淺。

7、軟彩,是同治晚期出現的。到光緒、宣統時比較盛行。軟彩器物,只有民窯有,宮窯軟彩尚未見到。

8、水彩,是光緒末期出現的,此種色彩不含粉質,具有彩料薄,顏色淡之特徵。它是光緒末期,宣統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種色彩。

9、紋飾以繪畫為主,但繪畫日趨草率,缺乏章法,表現得極不形象,也不精美。繪畫人物,比較呆板無生氣。繪畫花鳥,禽獸沒有生氣活潑之感。

10、官窯紋飾絕大多數是工筆畫和規矩的圖案畫民窯多數是寫意畫。同治晚期和光緒時期盛行軟彩寫意畫,畫稿則出自明、清兩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羅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畫家,但畫的很不像。

11、這時紋飾還有五倫圖、二十四孝圖、司馬光擊缸、朱子治家格言、五子登科、狀元及弟、馬上封候、三星人、福祿壽等。

12、繪畫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蝴蝶、獅子、禽獸、雲蝠、龍雲、龍鳳、白菜、三果、八寶、八卦、博古、鐘鼎、九桃、纏枝蓮花、纏枝牡丹、技子花、喜字、壽字等。

13、紋飾中的喜字,在威豐、同治和光緒時期都極為盛行.此種青花雙喜字特點,在幾個時期的表現手法有些不同。①在咸豐時,雙喜字的字體,書寫的比較工整,筆道也較細②同治時期,雙喜字的字體書寫的就不大工整,筆道漸寬起來了③在光緒時期,雙喜字書寫的極不工整,不但筆道較寬,同時字體也變得模糊了。

14、這時期的耳飾主要有:獅耳、獸耳、象耳、蠕虎耳等。

15、彩地繪畫、彩地開光、彩地軋道及綠裏、綠底等紋飾的品種不大時興了。

16、咸豐、同治時期,哥瓷器物上,特別盛行鐵花裝飾,光緒時較少。

17、光緒、同治時期,小雞、小博古的花紋裝飾較為盛行。

18、金字的喜字和雙喜字,在同治時比較盛行。

19、光緒、宣統時期,大博古、鐘鼎插花、校子花、富貴白頭、天女散花比較普遍。

20、由咸豐開始直到宣統,除小部分瓷器製作較精細外,而大多數器物都較以前幾朝變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時的資器那樣細緻。這時期的器物造型和以前也有所不同。屬於瓶、尊等各種類型的陳設減少,而多數器物都是日常生活實用品,如膽瓶、天球瓶、串帶瓶、將軍罐、粥罐、鳥食罐、香爐、魚缸、花盆、水仙盆、臉盆、一品鍋、捧合、節合、油合、扎鬥、水壺、印合、筆洗、筆筒、帽筒、茶壺、茶碗、茶葉罐、酒温、酒蠱、盤、碟、扣碗、羹匙、煙壺、瓷枕、繡墩、掛屏、以及三星人、八仙人、觀音人等。到同治、光緒、宣統時期,膽瓶、茶葉罐、帽筒、茶壺、茶碗和成套的盤、碗等器物比較盛行。膽瓶不僅有150 件、300件、500件,還有1000件的大地瓶。

清咸豐 鬥彩描金纏枝花紋碗:高5.8cm,口徑10.5cm,足徑4.8cm。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碗內外及圈足內均施白釉。碗內光素無紋飾,外壁以鬥彩描金裝飾。近口沿處繪變形回紋,腹部繪纏枝花紋,近足處繪如意頭紋,圈足外牆畫青花雙絃線。外底署礬紅彩楷書體“大清咸豐年制”雙行六字款。此碗在施彩技法方面獨具特色,即外壁六朵花均循青花輪廓線再勾描金彩,金彩的使用協調了各種彩料之間的關係,避免了不同色彩之間的對比過於強烈,使畫面顯得柔和悦目。

清咸豐 粉彩八仙人物圖雙蝠耳瓶:圓口短頸,豐肩,肩飾雙蝙蝠銜環耳,腹下漸收,圈足,器形新穎別緻。瓶內及底部施松石綠釉,口沿施金彩一週,頸部及肩部以胭脂紫釉為地,上繪粉彩纏枝花卉紋,間以綠彩連珠紋相隔,與腹部紋飾以變形回紋相隔,肩部以墨彩描金飾蝙蝠耳,腹部主題紋飾一面為福祿壽三星圖,福星手持如意,面露微笑在侍女的陪伴下悠然自得,祿星手持書卷,壽星一手扶杖,一手捧壽桃,三星笑逐顏開,一小童雙手持靈芝盡情玩耍。另一面繪八仙各自手持法器,齊聚一堂,空中仙鶴飛翔。整體寓意吉祥,色彩柔和典雅。底部松石綠地上書紅彩“大清咸豐年制”楷書款。咸豐一朝在位短暫,所燒官窯器更為稀少,粉彩瓷的燒造工藝,色彩運用雖已不及雍、乾粉彩,但此件粉彩瓶繪工精湛,保存完好,尤顯彌足珍貴。

清咸豐 仿官釉八卦瓶:咸豐朝為清代官窯瓷器史上,生產數量和品種最為稀少的時期。據《清文件》記載,咸豐帝即位後削減官窯瓷器生產數量和品種,前期僅生產了五千餘件瓷器,其中品種最多的才有二百餘件,最少的更僅有十二件,故咸豐官窯器物歷來即被視為珍品。琮式瓶,清代又稱“四方八卦瓶”,是從宋代起,仿照商、周玉琮加以變化而燒成的一種特殊器型。拍品器身通施仿官釉,釉質肥厚,開片自然交錯,形如冰裂。器底書青花“大清咸豐年制”楷書款,款字清秀工整。

咸豐 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瓶撇口,長頸,垂腹,圈足。主題紋飾以青花繪芭蕉洞石、翠竹欄杆,輔以蕉葉、忍冬、變形如意雲頭、變形蓮瓣、朵花紋等邊飾。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咸豐年制” 雙行六字款。此瓶造型優美,線條流暢。頸變粗短,腹部加大,是清代晚期玉壺春瓶的標準式樣。繪竹石芭蕉園景圖的玉壺春瓶始見於明代洪武官窯,清代自康熙朝始成為傳統品種,沿襲至宣統。咸豐官窯瓷器存世較少,此瓶造型優美,青花淡雅,紋飾疏朗秀麗,工藝不遜於前朝。

綠地粉彩開光花鳥紋方瓶:高29cm,口邊長9cm,足邊長8.8cm,瓶呈四方形,撇口,折肩,腹部漸收,方足。瓶內壁施松石綠釉。外壁淡綠地粉彩纏枝花卉紋,瓶頸與瓶腹均四面開光,頸部圓形開光內繪四季花卉紋,腹部長方形開光內繪花卉鳥獸等吉祥寓意紋樣。外底松石綠釉地上署礬紅彩楷書“大清咸豐年制”雙行六字款。這樣的方瓶成對製作,應當為宮廷中的陳設用瓷。

青花八寶紋花盆:高17cm,口徑22.3cm,足徑13.3cm,盆口菱花狀,微撇,短頸,圓腹,底有4個如意形足。頸、腹分繪八寶紋,八寶間均繪折枝蓮花數朵,足外壁繪卷枝及朵花紋。足內白釉無款識。此器是晚清花盆的標準式樣,胎體厚重,造型飽滿古樸,青花豔麗泛紫色,紋飾排列井然有序,是咸豐朝青花瓷器中的精品。

厚德堂藏品鑑賞:清咸豐款錦地開光粉彩仙女圖長頸瓶,高48cm。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