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悟惑寺传说

来源:魅力女性吧 7.73K
丰都悟惑寺传说

 悟惑寺,位于丰都县兴义镇泥巴溪村4组,始建于明,清道光、同治重修。

   寺宇遗址在古宫山之麓,前拱木鱼堡,座南向北,依山而建。周遭皆山堡相合,幽邃骈联,层峦豪峙杰立 。前有溪流绕麓,云雾摩顶,偶憩息其间,已神志俱清,顿忘尘事,乃一邑之胜地。

   寺宇初建于明万历间(1573-1620),始创于古宫山之巅,名“古宫寺”。因山顶地势窄狭,风大易守火患。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易址重建于古宫山半之龙洞处,更名为永兴寺。清乾隆53年(1788),妙鉴大和尚住锡悟惑寺,迁址于现址重建,易名为“悟惑寺”。

  民国间,寺宇尚存为四合院式木质建筑,占地约六亩。建筑大部为木结构或木石砖墙结构。由北至南由山门、前殿、中殿、后殿、禅房、左右厢房、湢厨等组成。尽管经过多年的风雨飘摇,整体建筑格局保存依然十分完整。

   山门为牌楼式木结构,八字形,门外为石级数十步,两侧置一对高大的石狮匍卧于地。

  山门内为广阔的石坝,沿石级而上为下殿,面阔九间,明间和左右第一次间合为一大间,正中塑有弥勒佛,背立韦陀。左右两旁塑立关羽,龙王和诸神祗塑像,与中殿相对。

  与下殿相连的石天井,现在完整无缺,石面平整。沿石级而上为中殿,面阔五间,中殿又名大雄宝殿,主祀三世佛像,左右两侧为十八罗汉。土改时毁灭了佛像,只留有三世佛神台和莲台。

   中殿后门沿石级而上,则有狭长形的石坝,再上便是后殿,后殿正中供有药王神像,其建筑结构式样与中殿完全相同,左右尽间为禅房,为数十小僧住所。后殿右侧方丈室、浴堂,左侧为“静房方丈”(退休的前任方丈)室。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