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煎茶和宋代点茶的区别

来源:魅力女性吧 3.1W
唐代煎茶和宋代点茶的区别

唐代的煎茶重于技艺,那么宋代的点茶更重于意境。唐朝时期开始,茶会被做成粥的样子,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为粉末,放到水中去煮。所谓“吃茶”是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这就是当时唐朝最流行的一种吃茶的方式。宋代,点茶成为了一种新的流行方式,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既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它能给人带来美妙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

唐代煎茶和宋代点茶的区别

唐朝时的喝茶方式,主要是“煎茶法”。即是将制好的茶饼拿去炙烤,然后研磨成粉末待用,另一边煮泡茶的水,在第一次沸腾时加入盐,再次沸腾时加入茶末,等再次沸腾时倒出饮用。唐朝煎茶法需要的工具较为繁琐,礼节性较强,讲究用水与沏茶步骤,往往一次煮成茶水,仅能分得二到三人饮用。

“点茶法”与“煎茶法”对于茶饼也是同样的炙烤研磨。但是宋代的“点茶法”的茶末放置在每位饮用者的茶盏中,而不是直接放在煮水的壶中。并且会用茶筅慢慢搅拌茶末,最后将煮沸的水导入茶中,完成一杯清香的茶饮,原理与今天的速溶咖啡有些许类似。

“点茶法”是中国古代沏茶方法与茶文化发展的一次高峰,而“点茶法”的出现与宋朝的文化、经济繁荣密不可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