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唱腔应该分几种

来源:魅力女性吧 2.16W
昆曲唱腔应该分几种

清工谱不记小眼不记腔格,已无从考证当时的腔格是什么情况。据王守泰先生在《昆曲格律》里记载,前代曲律有掇、叠、擞、嚯四个腔。

到近现代,在王正来先生的《曲苑缀英》记载了昆曲最常用的10个腔格,而《振飞曲谱》中更为详细地归纳了16种腔格。

下面列举常用的11种

1、橄榄腔

橄榄腔的节奏型俗称“宕三眼”,在昆曲工尺中记录为一音四拍,从板开始,一个板带三个眼,叫宕三眼,共四拍。

2、掇腔

掇为提掇之意,古称提音,有拎起之感,演唱轻巧灵活。

一般用于平声字出口腔,前音为顿后音为带。

3、撮腔

如果一个腔唱完音阶是向下转的,往往容易把尾音上扬,妨碍了咬字的准确,应当用撮腔来扣住它。撮腔的原则是用在平声上,上、去声有时也会用到。

撮腔演唱要轻灵,有跳跃感,是非常有昆曲特色的腔格。

4、叠腔

叠腔和撮腔作用一样,为了防止平声字的字尾向上扬,上、去声也会用到。

叠腔分为两叠腔和三叠腔。

5、三叠腔

即三叠腔即一个音连续唱了三次。这里是两拍四个音符,每个音符唱半拍,平均分配。

三叠腔的唱法比较丰富,具体唱法要根据曲情处理。一般第一个音实第二个音虚,虚实相间。

6、擞腔

震颤,为增加曲调的优美,将原工尺摇曳震颤。唱法以虚为主,唯出口稍实。

7、滑腔

凡两拍之腔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滑行时,为增加旋律婉转圆润,特在转折高处重复唱一个音。

8、罕腔

上声字的特有声腔,凡唱上声低腔时,先使字头出口音比本工尺高。

罕腔特别能够体现出人物的特定情绪。是昆曲所有腔格中最难的。

9、嚯腔

俗称“落腮腔”,用“落腮”法将音吞下一半,同时偷半口气。

专用于上声字出口腔低落的第二个音。下巴先向上抬,再落下来,在落下时将音吞掉,故称“落腮”。

10、豁腔

豁在这里引申为上扬之意。唱法以虚为宜,向上袅袅远扬。

专用于去声字出口腔,“逢去必豁”以表明豁腔对去声字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具体操作中仍要根据情况而定。具体豁到哪个音要依据四声阴阳、豁头前后的工尺而定,要豁得比唱腔中较高的音更高。

11、断腔

入声唱法以断为主,凡所唱入声字出口即断,称作断腔。

断腔分为吐字、停声两部分。

昆曲是中国较为古老的戏曲声腔,被誉为“百戏之母”。在中国历史长河的滚动中,它非但没有泯于众人,反而以其独特的魅力,令人魂颠梦倒。

昆曲唱腔有五个层次,分别是部、套、曲、段、句,其的腔法有多种,其中较为知名的润腔有豁腔、带腔、连腔、迭腔,较为主要的美声腔有擞腔、滑腔、滚龙腔、啜腔等等。

唱腔以板腔体的西皮、二黄为主。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长于抒情、叙事、说理、状物。

该剧种通常可分为南昆和北昆:南昆以苏州白和扬州白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