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的蜻蜓有多大

来源:魅力女性吧 2.54W
白垩纪的蜻蜓有多大

最多也就是航模那种大小。

扩展资料

在3亿年前的石炭纪,生存着许多巨大的节肢动物,巨型蜻蜓只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巨型蜻蜓消亡在二叠纪的中期到晚期,至今仍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昆虫。

当时地球上生活着许多巨大的节肢动物,如2.6米长的蜈蚣、2.5米长的海蝎、超过1.5米的千足虫 、超大的蜉蝣等(前面的几种都不是昆虫)。其中也有蜻蜓,当时的蜻蜓两翼展开接近1米。此后至今,再也没有这么大的昆虫了。

科学家认为,是那时大气中超高的氧气含量使这些动物长得这么大的。研究者在报告中指出,石炭纪时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浓度高达35%,比21%要高得多。许多节肢动物是通过遍布它们肌体中的微型气管直接吸收氧气,而不是通过血液间接吸收氧气,所以高氧气含量能促使昆虫向大个头方向进化。

另外,那时的地球气候温暖潮湿,没有四季之分,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得多,细胞活动非常活跃,也是这些节肢动物能够长得如此巨大的原因之一。

但它们长得再大,也没有直升飞机大。最多也就是航模那种大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