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怨氣太重什麼原因

來源:魅力女性吧 9.03K
家庭怨氣太重什麼原因

原因有三:婆婆越位,丈夫缺位,自己錯位。

婆婆越位

從人類學的角度看,一個大家庭是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幸福的家庭,核心通常是丈夫和妻子,次級是子女,再次是雙方父母、兄弟姐妹的家庭……

家庭不睦的最常見原因,就是婆婆越位。沒有界限感的婆婆,巨嬰癌細胞擴散的丈夫,一個家庭只要有這兩種人,必然一團漿糊。

我相信每一個婆婆的每一次越位都沒有惡意,都是爲了兒孫好。只是這社會變化太快,她們實在跟不上。媳婦們秉持的是互聯網時代的三觀,婆婆們很多卻停留在農業時代。婆媳之間的人生觀念、生活習慣、教育方式存在巨大鴻溝,意見分歧成爲常態。這時候,丈夫如果不是雙面膠,而是攪屎棍,那本就烏雲陣陣的家庭必將狂風大作、電閃雷鳴。

丈夫缺位

與婆婆越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丈夫缺位。

中國女人四不幸: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說的就是家庭中丈夫的缺位,父親的缺位。

有一類男人在老婆面前當起了“隱帝”,動不動就“嫌”妻“涼”母玩消失。不管是應酬還是娛樂,或者跟三五朋友喝酒打牌,反正隔三差五總有下班不回家的理由。家,淪爲了旅館。

好不容易回到家,一臉冷漠的表情,一口冰冷的話語,一副不理不睬的態度,你好心好意問他問題,他說“煩”!在這種男人的冷暴力之下,很多樂觀開朗的好姑娘,都快患上抑鬱症。

很多女人當了媽之後,突然領悟了什麼是父愛如山——山一般就呆在那兒啥也不幹!很多爸爸每天回到家就是喊累,除了吃飯就是葛優躺。幫孩子洗澡的是媽,輔導孩子功課的是媽,帶孩子看病的是媽,媽媽自己生病了,還要拖着病體給孩子做飯。

媽生媽養,爹雖生猶死。

有的爸爸在教養孩子方面像個癩蛤蟆,戳一下,蹦一下,不戳不動。有時被逼狠了,只好去“陪伴”孩子,但真正的注意力永遠都在手機上。明明花了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卻根本沒有體會到高質量陪伴。

還有些爸爸上個班就覺得自己特偉大,每個月按時交錢就覺得盡到了責任。老婆不是家務養娃機器,老公也不是賺錢機器,一張工資卡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嗎

中國媽媽已經走向社會,而中國爸爸卻沒有迴歸家庭。社會需要媽媽做職場女性,但是家庭需要媽媽做全職太太。媽媽既要滿足GDP需求,又要完成男人們骨子裏對傳統女性的認知。對女性而言,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艱難時代!

自身錯位

家庭的不和諧,婚姻的不穩定,使媽媽們對家庭的依賴、對丈夫的依賴減弱了。此消彼長,於是媽媽便把情感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是她的命,她的天,她的全部。

但孤軍奮戰的媽媽,不可避免會陷入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中,從而不自覺地用讓人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裹挾。一些媽媽教育孩子分外嚴格,主要精力都用來照顧孩子起居,輔導孩子功課。孩子一次考試不理想,一點身體不舒服,對她來說都是天大的事。

她們對孩子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兒啊,我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你。”潛臺詞就是,我爲你付出了那麼多,你一定不要讓媽媽失望啊,你一定要懂得感恩啊!

期望越大,失望越深。一次小學作文公開課,老師讓學生們用詞彙形容母愛的感覺,有的說“溫暖”,有的說“踏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有不少孩子說“令人窒息”。

關愛太過,就成了束縛。任何一個孩子都受不了父母像個攝像頭一樣時時刻刻盯着自己。當媽媽的眼裏只有孩子時,緊盯的目光會讓孩子覺得如芒在背。

缺乏人生廣度和厚度的媽媽,所說的話老生常談,所做的事一成不變,跳不出家庭的小圈子,讓孩子覺得無聊乏味。久而久之,就令孩子生厭,甚至感到“窒息”。

母親成爲了母親,卻失去了自己。

一個媽媽,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擁有自我意識的“人”,然後纔是一位“媽媽”。找到了自我認同感,才能獲得內心的快樂。有自己的事業或興趣的媽媽,擁有事業的成就感和自信的光環,積蓄足夠的能量,才能夠抵禦生活的種種暴擊。

每個媽媽都希望孩子擁有幸福人生,卻很少有人問問自己現在幸福嗎臺灣心靈作家黃淑文說:“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給孩子的典範,孩子自然會成長爲他們所看見的人。”

媽媽做自己有一個重要前提——婆婆正位,丈夫歸位。

這個社會對爸爸的要求太低了。好像賺個錢,偶爾陪孩子玩一下,不出軌,不夜不歸宿就是好爸爸。而媽媽呢簡直是全能。

今天的中國,對媽媽要求十項全能,對爸爸只是重在摻和。如果爸爸能把花在酒局、牌局、遊戲、手機上的時間,用來給媽媽們搭一把手,那麼媽媽們的怒氣和怨氣就能消散一大半。

各就各位

讓丈夫歸位,不能只靠妻子的吶喊。因爲妻子的一聲聲吶喊,會被丈夫理解爲一次次抱怨,其結果,只能造成夫妻之間更大的隔閡和仇視。

教育學者孫雲曉有一次打的,司機問他是什麼職業,他“研究兒童教育的。”沒想到司機一副惋惜的樣子:“咳,一個大老爺們,研究什麼兒童呀那還不是女人的事兒”

如果這個社會看不起奶爸,如果衡量一個男人成不成功,就看他錢多不多、官大不大,從來不看他夫妻關係是不是融洽,親子關係是不是密切,那麼嘴皮磨破了、喉嚨說幹了,男人也不會回家。

曾經,日本也像中國一樣,用經濟實力評價男人,“會賺錢的男人才是好爸爸”。很多日本男人下了班不敢回家,因爲下班就回家會被老婆看不起,說明你沒交際、沒本事。他們會去居酒屋喝幾杯、侃大山,然後醉醺醺地回家,這樣老婆會覺得他很能幹。

今天風氣完全變了,奶爸在日本成爲新寵,參與家務的男人備受歡迎。

日本的改變是如何發生的這緣於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大力倡導。日本政府洞察到“父教缺失”對下一代和全民族的危害,鼓勵爸爸參與家庭事務,宣揚“育兒的男人很棒”,“做家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日本的經驗值得借鑑。

概而言之,一個幸福的家庭,必須是一個邊界清晰、職責分明的家庭。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丈夫是丈夫,妻子是妻子,孩子是孩子,公婆是公婆,各自幹好分內的事,絕不越俎代庖,也不敷衍搪塞。關係簡單了,問題就少了。

第一種情況,長輩一碗水端不平。拉一個踩一個。導致兄弟姐妹之間不和睦。進而影響到整個大家庭的不和睦。每個人都是一肚子怨氣。

第二種情況,兄弟姐妹之間的經濟條件差距太大,這種差距導致本來平等的關係變了味。條件的的那個成爲了家裏人追捧的對象。久而久之,家裏沒有了人情味,每個人也是一肚子怨氣

家庭怨氣太重,主要是男主人沒有協調好家庭內部矛盾!

一個已婚男人,不論你在工作單位是什麼職務,就算是不起眼的員工,但是你家裏,就是一片天!你要讓父母,要讓子女,要讓妻子,感到家的溫暖!

讓他們在和睦祥和的氛圍內生活,是你作爲一家之主,義不容辭的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