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的由來

來源:魅力女性吧 3.29W
敦化的由來

敦化市名稱的來歷

趙大老爺,名敦諴,山東省萊陽縣四家樓人。進士出身,是敦化縣的首任縣知事,當時人們都把七品縣官稱爲大老爺,是敦化縣建治的奠基者,爲敦化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

公元1677年(康熙十五年),清政府頒佈《寧古塔等處禁止流民例》,正式宣佈寧古塔管轄一帶爲封禁區,敦化爲清皇室發源地,屬封禁之例,但北部驛路沿線卻不在封禁之內。當時由於種種條件所

限,雖然明令封了,但卻阻止不了外來漢民私自開墾荒地。一傳十,十傳百,大多來自山東、河北等地的人流不斷涌入這號稱東大荒的敖東城(亦名鄂多裏,又名阿克敦),來開墾這無人管理的土地。加之土匪橫行,社會治安狀況也很糟糕。公元1878年(光緒四年),吉林將軍派員前來視察,並於當年成立了阿克敦荒務局,從此開啟了二百年的封禁。趙敦諴調來負責向民衆放荒事宜,次年就放出

熟地2774垧,以後逐年都有發放。到公元1882年,共放出熟地近萬垧。隨之人口也不斷增加。

公元1880年(光緒六年)吉林將軍銘安奏請建縣,公元1881年1月25日清政府批准。當時清廷曆法沿用農曆,是爲光緒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經過一年籌備,包括建城池,搭班子,修縣衙,於公元1882年(光緒八年)敦化縣正式建成,所以有的材料寫公元1882年,有的材料寫公元1881年,按慣例,應以批准之日爲建縣時間

在阿克敦建縣,名敦化,讓人有猜測,一說阿克敦進化了,一說趙敦諴前來治理此地,所以在敦字後面加了個“化”字。這兩種都有可能。但在封建社會用自己的名字做爲縣名,定有殺頭之罪。於是

從《中庸》中找了一句“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用“敦化”做爲新的縣名,既合古典,又合知縣本

意,更符合阿克敦進化的現實。於是得到朝廷批覆,真是三全其美的事情。

敦化的由來

敦化原名敖東城(亦稱阿克敦)保留了清代古城池的名字。“敖東”系滿語“鄂多哩”(又稱額多力)的轉音,其語意不詳。縣名敦化,取自四書《中庸》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闢如大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闢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爲大也!中的“大德敦化”一語。含有“以德治理”之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