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碳淬火硬度檢測方法標準

來源:魅力女性吧 2.76W
滲碳淬火硬度檢測方法標準

滲碳淬火技術要求包括:表面硬度,心部硬度,有效硬化層深度,表面碳化物等級,表面和心部金相組織,晶粒度,還有表面碳濃度和滲層濃度梯度,後二項一般很少單純作產品檢查,把它放在上述各項具體指標中驗收。後二項只是在調整滲碳工藝時使用。

其中有效硬化層深度(即滲碳層深度)和晶粒度是在滲碳後試樣上檢查,表面碳化物級別,表面和心部金相組織和硬度足在淬火同爐試樣上檢查,表面硬度則是在淬火回火後零件指定表面上檢查。

除了上述一些定量性能指標檢查外,還有一些要求只能在執行工藝的記錄來檢查,如表面殘餘壓應力只能檢查淬火終冷溫度的變化滲碳層深度和濃度的均勻性只能檢查爐溫均勻性。

滲碳層深度的檢查有二種標準和三種檢查方法。二種標準是:一種以滲碳層碳濃度到0.45%C爲深度。這是老的標準。另一種是以測量硬度到HV550結束的深度作爲滲層深度,稱爲有效硬化層深度,這是目前國際上通用標準。

深度測定方法:其一是採用幻10mm試樣同爐滲碳淬火後切斷觀察和測量截面滲層,(不同晶粒,不同回火顏色,用放大鏡看)。其二是將試樣退火後切斷、拋光、腐蝕看100倍金相,測量到鐵素體析出區(過渡區)的1/2地方爲滲層深度。相當於0.45%C深度。當然最準確的滲碳層深度是試樣剝層化學分析。

有效硬化層深度是用維氏硬度計測量自表面到心部的硬度。測量的方法和標準可按國際GB9450—88《鋼件滲碳淬火有效硬化層的測定和校覈》。

有效硬化層深度作爲滲碳層深度質量標準對於設計和應用角度來講更真實些,但對於大鍛件滲碳工藝和操作控制來講帶來一定困難,因爲滲碳過程只能控制滲碳層,而不能直接控制硬化層。有效硬化層不但取決於滲碳層深度,同時也受到零件材料淬透性,淬火介質(冷卻速度)和零件(或試樣)的截面大小的影響。例如,同樣滲碳層深度(即測量到0.45%C的深度)爲2mm,二種不同材料,一種是20Cr,另一種是20CrNi2Mo,其對30mm試樣的有效硬化層深度相差30%。因爲對於20CrNiMO鋼來講,碳含量只需超過0.35%C就可以油淬到HV550,而20Cr鋼則需碳含量超過0.45%C.

大鍛件實際滲碳過程中是無法直接控制有效硬化層深度的,只有透過滲碳層深度來間接控制,只要將有效硬化層深度與滲碳層深度在各種條件下相互關係找出來,就可以透過控制滲碳層深度來得到有效硬化層深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