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剛的古語或詩句

來源:魅力女性吧 1.22W
帶剛的古語或詩句

三次論諍退,其志亦剛強。——出自唐代詩人張籍的《祭退之》

不會當時作天地,剛有多般愚與智。——出自五代著名畫僧貫休的《行路難》

春光靄靄忽已暮,主人剛地不放去。——出自貫休的《書倪氏屋壁三首》

情無剛強,氣透今古。——出自貫休的《送僧入馬頭山》

今宵剛道別,舉世勿人爭。——出自貫休的《秋夜玩月懷玉霄道士》

擬歸仙掌去,剛被謝公留。——出自貫休的《桐江閒居作十二首》

惟擎一鐵鉢,舊亦講金剛。——出自貫休的《送僧之湖外》

可惜爲人好,剛須被數將。——出自貫休的《經友生墳》

佛與輪王嫌不作,世間剛有個癡兒。——出自貫休的《送少年禪師二首》

壯士性剛決,火中見石裂。——出自唐代詩人孟郊的《遊俠行》

始知靜剛猛,文教從來先。——出自孟郊的《石淙》

方圓水任器,剛勁木成灰。——出自孟郊的《大隱坊•趙記室俶在職無事》

剛有下水船,白日留不得。——出自孟郊的《留弟郢不得送之江南》

高僧積素行,事外無剛強。——出自孟郊的《憩淮上觀公法堂》

乾剛既一斷,賢愚無二門。——出自孟郊的《吊比干墓》

剛有峨嵋念,秋來錫欲飛。——出自唐代詩人齊己的《思遊峨嵋寄林下諸友》

山水本同真趣向,侯門剛有薄因緣。——出自齊己的《寄南雅上人》

芝術未甘銷勇氣,風騷無那激剛腸。——出自齊己的《送謝尊師自南嶽出入京》

朱門大有長吟處,剛傍愁人又送愁。——出自唐代詩人許渾的《蟬》

溪雲澗鳥本吾儕,剛爲浮名事事乖。——出自唐代詩人皮日休的《醉中偶作呈魯望》

剛戀水雲歸不得,前身應是太湖公。——出自皮日休的《奉酬魯望醉中戲贈》

可憐妍豔正當時,剛被狂風一夜吹。——出自唐代詩人韓偓的《向隅》

潼江水上楊花雪,剛逐孤舟繚繞飛。——出自唐代詩人鄭谷的《東蜀春晚》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道德經以柔克剛〗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爲天下王。

老子的“以柔克剛”學

人們看事物多是從正面看,而老子卻是從反面看。“以柔克剛”,就是老子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也是世上競爭者取勝之決竅。

自古以來,一般的教誨都是:人要表現堅強,不要表現柔弱人要表現聰明,不要表現愚魯。而老子的觀點則反其道而行之:人要表現柔弱,不要表現堅強!人要表現愚魯,不要表現聰明人要無爲、無我、無慾、居下、清虛、自然……

柔,非怯懦,而是一種以退爲選的權變,一種驕敵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極高計謀。自己示弱,可以俠敵人不注意,而得保全。太“剛”者,鋒芒太盛,容易招惹事非,暴露自己之不足,爲“柔”者所敗!大柔非柔,到剛無剛!

身體上,牙齒最硬,可謂“剛”,而舌頭則是“柔”者。但是,等人年紀大了,牙齒都脫落,而舌頭完好,這是爲什麼大樹比小草剛強的多,但時,當颱風來的時候,大樹經常連根拔起,而小草卻安然無恙風無形無體,卻能夠拔屋倒樹水可方可圓,可謂至“柔”,卻能夠懷山襄陵。這不是說明了剛強的未必是強,柔弱的纔是真正的強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