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府的名稱由來

來源:魅力女性吧 1.04W
彰德府的名稱由來

從昭義軍到彰德軍

唐代常常把兵士戍守的大範圍邊疆地區叫做“軍”,戍守的小範圍邊疆地區叫做“守捉”或“鎮”。安史之亂後,內地各州也紛紛效仿邊疆設置軍和鎮,戍守要地。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薛嵩成為相州刺史,兼相州、衞州等六州節度使,總攬六州軍事。大曆元年(公元766年),薛嵩被封為高平郡王,他的軍隊被稱為昭義軍,昭義軍最初戍守相州城。大曆十年(公元775),昭義軍轉戍磁州。從此,相州與昭義軍脱離

五代後梁初,相州隸屬天雄軍節度使管理。據《舊五代史·末帝紀》記載,後梁末帝貞明元年(公元915年),在相州城設置昭德軍,任命宣徽使張筠為節度使,轄相、衞、澶三州。後梁末期,張筠放棄相州,昭德軍遂撤銷。後唐滅掉後梁之後,相州又重歸天雄軍節度使。《資治通鑑·後晉紀》記載,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在相州城設置彰德軍節度使,把澶、衞兩州作為屬郡,彰德一名開始出現。後漢、後周和前朝的設置一樣。北宋依照舊制也在相州設置彰德軍,隸屬河北西路。

從彰德軍到彰德府

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相州被金攻陷。公元1129年,金政府在相州設置彰德軍。《金史·地理志》記載,公元1192年,金政府把相州升為府,用軍名給它命名,取名彰德府,隸屬河北西路,下轄安陽、湯陰、臨漳三縣和林州。這就是彰德府產生的經過。

金貞祐元年(公元1213年),彰德府城被蒙古攻陷。元朝時把彰德府改為彰德路,隸屬中書省,下轄安陽、臨漳、湯陰、輔巖等縣。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元政府撤銷輔巖縣,把它劃入安陽縣。明代彰德府隸屬於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下轄安陽、湯陰、臨漳等縣和磁州。清代彰德府隸屬於河南省,最初轄區同明朝一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把直隸省大名府所轄的內黃縣劃入彰德府。清末,彰德府共轄安陽、湯陰、臨漳、武安等七縣。

民國成立後,撤銷安陽縣,把其轄區劃歸彰德府。1913年,撤銷彰德府,暫時把府直轄地改為彰德縣。不久,正式定名為安陽縣,隸屬河南省河北道。1937年11月4日,安陽城被日軍侵佔,日偽政權把安陽縣改稱為彰德縣,直至抗日戰爭勝利。1945年9月以後,彰德作為行政區劃名稱就不復存在了,但提起彰德府,該市和武安市、涉縣的許多老人仍然覺得很親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