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在古代的別稱

來源:魅力女性吧 1.88W
無在古代的別稱

wú 

〈名〉

(1) (會意。據甲骨文字形,象一個人持把在跳舞。卜辭、金文中“無、舞”同字。本義:樂舞)

(2) 同本義 [sing and dance]

(3) 哲學範疇,指無形、無名、虛無等,或指物質的隱微狀態 [nihility]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

詞性變化

沒有,跟“有”相對 

無,不有也。——《玉篇》

無若丹朱傲。——《書·益稷》

無偏無黨。——《書·洪範》

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荀子·法行》

事不耳聞目睹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無不伸頸。——《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無不變色。

無不畢肖。——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無不驚為生人。

無在古代的別稱

”無“本身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沒“、”沒有“。如《史記 五帝本紀》中有:

遷徙往來無常處。

試之而無功。

現在由於人們的文化水平提高,經常用”無“來表示”沒有“,所以”無“被當作現代漢語的詞了。

在古代漢語中,無的近義詞有:莫、毋、靡(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無,有兩個讀音wúmó。

wú,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道德經》

讀作wú時的基本字義是沒有,還可以作為哲學名詞來理解,與“有”相對另有不能察覺的意思。比如無辜無償無從。

讀作mó時佛教用語,“南無”,表示對佛尊敬或皈依,這裏的無讀作mó。早期佛教經論中所説的無,是指相對於‘有’之‘非有’,亦即相對於‘存在’之‘非存在’。另外還是幾個動漫中的角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