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為什麼不後悔做太監

來源:魅力女性吧 2.2W
鄭和為什麼不後悔做太監

因為他遇到了明成祖這個伯樂。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鄭和在明成祖眼中不是一個太監,而是國士,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洪武十五年(1382)明朝大將傅友德、沐英征討雲南,年僅11歲的鄭和被明軍擄獲到軍中,當時有把幼童俘虜閹割的風氣,因此鄭和被閹割後就留在軍中。兩年後,鄭和跟隨明軍班師回朝,來到南京。

洪武十八年(1385),朱元璋再派傅友德、藍玉前往北平練兵,協助燕王朱棣處理北方防禦,鄭和就隨軍來到了北方。在征討北元的過程中,鄭和因為在傅友德軍中參加了幾次重大戰役,表現出色,被朱棣看中了,因此成為朱棣的侍從。從此,兩人就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親密關係,直到朱棣去世。

鄭和的軍事才能在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中再次得到展現。建文元年(1399),鄭和參與朱棣在鄭村壩(今北京大興東郊)與李景隆的戰役中,立下大功。朱棣攻下南京,當上皇帝后,對靖難之臣大加封賞,鄭和自然在列。

永樂二年(1404)元旦,朱棣賜姓鄭和“鄭”姓,任命他為內官監太監,地位僅次於司禮監,負責宮廷的採買和營建。當時鄭和34歲。據記載,鄭和“身長七尺,腰大十圍。公勤明敏,謙恭謹密。姿貌才智,內侍中無以比者”。

永樂三年(1405)六月,鄭和受命出使西洋,率領遠征軍開始史無前例的下西洋壯舉。朱棣派鄭和屢次出海遠航,除了有經濟上的原因(阻錢貨外流、補國家府庫)之外,最重要的是政治原因:一是為了宣揚大明國威,令諸蕃前來朝貢二是可能還有尋找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的目的,據傳朱允炆流亡海外,篡位成功的朱棣還是始終放心不下。對於這樣的“祕密使命”,朱棣肯定選擇像鄭和這樣值得信賴、才智突出的人去完成。

事實上,鄭和得到了三朝皇帝的信任。在第六次遠航歸國時,朱棣已經晏駕,仁宗繼位,傾向於守成,暫停了下西洋的計劃,改派鄭和守備南京。到宣宗繼位之後,宣德五年(1430),鄭和又奉命作最後一次遠航,至宣德八年回京,前後三十年的遠航壯舉宣告結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