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麼淘金

來源:魅力女性吧 4.64K
古代人怎麼淘金

重砂法:

重砂法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找礦方法。遠在公元前2000年就用以淘取砂金。因為它方法簡便,經濟而有效,因此迄今仍為一種重要的找礦方法。

可通過對人工重砂礦物的研究劃分地層,對比巖體,研究礦床成因和成礦元素賦存狀態,瞭解區域成礦特點,進行礦產預測。在礦產普查、礦床勘探和礦床研究中都要應用,並能取得顯著的效果。

在水裡,金子會沉下去,而其他的礦物質輕微用力很容易被沖洗走,在水銀中,金子會沉下去,而其他礦物質大都會浮起來,從而達到分離金子的目的。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燔火爆石的辦法採煉黃金。用燃燒的木頭燒礦石,再潑以冷水,礦石熱脹冷縮爆裂破碎。採金者再將其研磨成粉,以水用碗篩淘。這種淘金方法是古代人採金的主要方法,今天早已絕跡。

古代人怎麼淘金

古代流傳最廣泛的淘金方法為挖、溜、淘。

挖:把含金礦的沙用鍬等工具挖掘出來。

溜:把礦沙放在木溜槽上溜。

淘:用淘金盆、盒、箕等物在水中淘洗。淘沙中注意要領和技術,提高沙金的回收率。

“吹盡黃沙始到金”是古代發明的一種用風淘金的方法,像農村揚場篩谷一樣,淘金和風選都是利用黃金比重大這一特點找出選金的方法,一點一滴地積累沙金礦。

我國古代傳統文化比較原始的火熔鍊金工藝簡便易行:

把選出的沙金和礦金放在耐火燒的坩堝中,加入10%硼砂、蘇打或硝石(起催化和淨化作用),放到冒著熊熊火焰的炭爐上燒,待坩堝裡的東西熔化為亮閃閃的金水,沸騰著像雞蛋黃一樣滾動時(俗稱開臉,火候和時間憑經驗掌握),將溶液倒入一種口大底尖的錐形墩缸中,墩一墩,冷卻後,缸裡的東西按比重分出層,倒出來,用小槌敲去渣塊,就得到了金銀合金(銀與金共生的含量很少)。下一步鑄錠時,按上述方法,第二次熔鍊,熔化後將液體倒人做好的條或塊的鑄鐵模子中,冷卻後即成錠。含金量高達85% - 9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