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崗岩區有地層產狀嗎

來源:魅力女性吧 9.44K
花崗岩區有地層產狀嗎

夾皮溝太古宙綠巖帶中的太古宙花崗岩斷續分佈於大紅石砬子—老牛溝—夾皮溝這一北西向長為45km,寬4~10km,面積約315km2的長條形地域內花崗質岩石出露約佔總面積的65%,綠巖約佔35%,二者之比為5:3。

太古宙花崗岩可分為同構造期和構造後期兩大類,前者主要為英雲閃長質-奧長花崗質片麻岩,由於與綠巖同變形,部分地段片麻理與綠巖整合化,常見包裹綠巖現象或與綠巖條帶相間排列產出後者主要為鉀質花崗岩類,通常稱為“啞鈴狀板廟嶺花崗岩”。

夾皮溝花崗岩-綠巖帶的變質變形是多期的,有4期變形構造(戴薪義,1990)。早期變形以現在能觀察到的片理、片麻理、片內無根褶皺和布丁構造為代表,顯示為深層次的強塑性變形。

第二期變形,使片理、片麻理褶皺,形成一系列的同斜或平臥褶皺及韌性剪下帶,其褶皺軸向與剪下帶展布方向為NW向。帶內A型褶皺及滑斷構造所引起的一系列斜歪小褶皺及拉伸線理極為發育,表明此期變形和第一期變形均是在角閃巖相的變質作用條件下進行的此時,相伴的英雲閃長巖-奧長花崗岩的底闢侵入可能使變形更為複雜化,在進一步的構造置換和構造平行化作用下,形成了TTG岩石(鈉質花崗岩)與綠巖帶構造在S1的基礎上統一起來的構造格局。

第三期變形的主要構造形跡為疊加在平臥褶皺之上的大型開闊褶皺,軸向也為NW向此時形成一些直立褶皺,反“S”型構造格局以及一些韌性剪下帶。從第一到第三期變形的構造方位基本相同看來,可能是新太古代同一構造運動不同演化階段的產物。第四期變形形成軸向為NE向的簡單開闊褶皺,可能發生在太古宙末期,伴隨有退變質作用啞鈴狀板廟嶺鉀質花崗岩(2505Ma)的侵入,宣告該區太古宙克拉通化開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