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劇社交網絡電影深度解析

來源:魅力女性吧 1.17W
泰劇社交網絡電影深度解析

和很多觀眾認知的傳記片不同,《社交網絡》並不是一部表現原型人物成就及人格魅力的歌功頌德式命題作品。

雖然作為講述FACEBOOK起源的電影,此片有着凌厲的剪輯和魔性的電子樂BGM(配樂作曲是九寸釘樂隊主唱),但影片中呈現的馬克·扎克伯格不但不讓人產生崇拜的慾望,還有很多讓人大跌眼鏡的缺點和問題,甚至就如同影片序幕中馬克的前女友所述,這傢伙就是一個“艾斯後”。

能拍出這樣的傳記片,除了很籠統的“創作自由”這一前提條件之外,也和大衞·芬奇一貫的導演風格不無關係(大衞·芬奇也為九寸釘樂隊拍過MV)。

在這裏向僅僅通過漫威、諾蘭和美劇瞭解好萊塢電影的朋友簡單介紹下,自上世紀末起,歐美有一羣廣告MV導演先後進軍電影界,憑藉獨到的選題眼光及創作風格喂好萊塢注入新鮮血液。

這其中有“藝術就是爆炸”的邁克爾·貝和DC前扛把子扎克·施耐德。不過論藝術成就,還是大衞·芬奇最高。撇開被製片方手把手執導的《異形3》,從《七宗罪》《搏擊俱樂部》到《十二宮》《本傑明·巴頓奇事》再到《龍紋身的女孩》《消失的愛人》乃至即將上線Netflix的《曼克》,不僅電影語言上有很多值得咀嚼的地方,在主題上堅持對人性真實一面的探索也值得影迷探討思考。

除了風格略灰暗,和主流價值觀略有衝突(並非咱們認知的價值觀),大衞·芬奇真的是好萊塢當代難得世界影迷敬仰的作者導演。

大衞·芬奇出手,最起碼影片敍事不乏味。影片有兩個時間線,以馬克·扎克伯格發家歷程為A線,以馬克被合夥人起訴後接受法庭審訊為B線。剪輯誠然凌厲,但絕不是為了快而快、為了平行而平行。

當A線中馬克意氣風發時,影片便切回B線,當年的成就感和當下的四面楚歌形成鮮明對比而在B線的審訊人員對馬克創業的環節感到好奇時,影片便切回A線,敍述這些環節背後匪夷所思的故事。兩條時間線就這麼自然地交織,推動情節一步步水到渠成地展現這位恃才放曠的理工男是如何創建FACEBOOK的。

在雙線交織的展開下,大衞·芬奇理解的馬克·扎克伯格形象便一點點地呈現在銀幕上。通過《社交網絡》,我們很清楚地看到,這個創建了全球最知名社交網絡的年輕理工男在本質上,似乎並沒有什麼遠大志向,他接觸網站建設的動機竟然是通過社交PUA,報復嫌棄他的前女友。

他創業合夥的信念好像不是那麼堅定,不滿足和學霸校友合作辦校園網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