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節的來歷 - 中國的四大鬼節是什麼

來源:魅力女性吧 3.2W

七月半一般指中元節。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説七月十五)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那麼,七月半鬼節的來歷是什麼?有什麼故事呢?

七月半鬼節的來歷

七月十五中元節,人稱鬼節。這個鬼節也是眾多的華人節日中規模最大,花錢最多的一個節日。中元節,也是佛家的“盂蘭節”。七月半起源於亡靈信仰和祖先崇拜和目蓮救母的故事。“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天祀祖成為古代宗教生活的兩大要務。對於庶民百姓來説,祖先與自己相連,情感相通,祀祖尤為有意義。七月半就是在上古秋祭習俗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七月半鬼節的來歷 中國的四大鬼節是什麼

中元鬼節的傳説故事

農曆7月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霄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説。據説,當日閻王也會披着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着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鬼節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説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説當時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羣餓鬼折磨,目蓮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蓮於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説的“鬼節”。

七月半鬼節的來歷 中國的四大鬼節是什麼 第2張

道家亦有“三官三元”之説,將五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定為上中下三元,分別為天官、地官、水官的誕辰,成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三元節。結果七月半成了僧、道、俗三家的共同節日。這個節日也是和儒家相通的。儒家強調重孝道,當父母在生時,做兒女的自應當親奉甘旨;當父母死後,也要“祭如在”,跟父母在生時一個樣。故儒家倡導對祖先春秋二祭之外,七月半也可祭祖先。這樣,七月半便是佛、道、儒三教合流,融為一體了。

七月半鬼節的來歷 中國的四大鬼節是什麼 第3張

在中國古人觀念中,天地之間不是絕對對立的,天地之間還有人和其他許多動植物,所以,上天者與入地者之間,應該還有一些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尋找歸宿的孤魂野鬼,這樣,夏曆七月十五的七月半,人們在祭祀自己祖先和孝敬母親的同時,還不會忘記那些沒有着落的孤魂野鬼們,人們也會在這天祭祀一下各路的孤魂野鬼。長此以往,就在民間形成了敬孤文化傳統。

七月半鬼節的來歷 中國的四大鬼節是什麼 第4張

中國的四大鬼節是什麼

鬼節,顧名思義,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鬼是在人類矇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東西方文化對於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我國一些地方將三月三、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四個節日,合稱為“四大鬼節”。傳説這一天鬼魂出沒,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間房屋裏鳴放鞭炮,來嚇走鬼、驅鬼。

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

七月半鬼節的來歷 中國的四大鬼節是什麼 第5張

中國其他鬼節的傳説故事

清明節的傳説: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公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

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七月半鬼節的來歷 中國的四大鬼節是什麼 第6張

寒衣節的傳説:

關於“寒衣節”的來歷,各有千秋,説法各一,最經典的説法源於“孟姜女”的民間故事傳説。據傳説,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築萬里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誰知丈夫卻累死在工地上,並被埋在城牆之內。孟姜女悲痛欲絕,指天哀號呼喊,感動了上天,哭倒長城40裏。

她最終用咬破手指“點血入骨”的方式找到了丈夫屍體,並用帶來的棉衣重新裝殮安葬。由此而產生了“寒衣節”。在濟南市長清境內的長城村邊就有孟姜女哭倒長城後自盡的紅石江(過去這條河不叫紅石江,因為孟姜女投江後,河水變成了紅色,就給這條河改名為紅石江)。

當地孟姜女的傳説有近代出土的碑刻為證,以及百姓的口碑相傳。1958年前,村裏還有孟姜女廟。只可惜孟姜女廟在“文革”期間就被毀了,當年廟毀得片瓦不留,好在後來在村裏有人找到了一塊有歷史見證價值的石碑。

七月半鬼節的來歷 中國的四大鬼節是什麼 第7張

三月三的傳説:

三月三,是傳説中的鬼節,在江淮一帶流行,尤其以信陽、阜陽、淮南為代表。傳説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陰陽生死之間的界限更加寬鬆了。當天晚上,陰間的街市到處張燈結綵,披紅掛綠,大街小巷擠滿着華麗的鬼魂。隨處可見龍燈、獅舞、高蹺、花船,其熱鬧繁榮非人間的春節可比,因而在這天晚上,人的魂魄經受不了陰間的誘惑,紛紛到鬼市去遊玩,他們有的遊蕩於街頭巷尾觀燈看戲;有的在酒樓茶肆喝酒聽曲;有的趁機去望從未見過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雞報曉,鬼市收市時,大多數的遊魂心滿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軀體。少數遊魂樂而忘返,就留在陰間了。翌日,陽間一片哭聲。我們為那些魂魄不歸的親人請來和尚道士唸經畫符招魂。親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經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貪玩的遊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體腐爛後,就長離人間了。

因此,農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間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們稱為“鬼節”。不管人們如何恐懼,每年三月三的“鬼節”還是照常光臨。"鬼節“前夕,人民都擁擠到廟裏燒香磕頭,祈求神靈菩薩保佑。人間濃烈的香火,直衝到觀音菩薩蓮花座前。菩薩掐指一算,知道人間燒香原委。一天晚上,她託夢給一個老奶奶:“我是南海觀音菩薩,知道人間有難,特來救你們。我贈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麪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無恙。“老奶奶一覺醒來,手裏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細一看,和地裏長的青蒿一樣。她把觀音託夢贈草的事告訴鄉親,大家都很歡喜,忙着到地裏採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

説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安地度過了“鬼節”關。這個消息很快傳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婦女就成羣結隊地到山間地裏採摘青蒿做粑粑。直到現在舒城、霍山民間還要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習俗。

七月半鬼節的來歷 中國的四大鬼節是什麼 第8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