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情懷總是詩是誰寫的

來源:魅力女性吧 5.62K
少年情懷總是詩是誰寫的

少年情懷總是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天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道出了古代文人騷客精神生活的表現形式,橫亙古今,藴含五千年中華文化氣息的詩永遠是人類享之不盡的精神大餐,詩的言情明志,煽動了少年青春裏的動盪情愫,卻道:“少年情懷總是詩。”

詩經曰:“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簡單直接地寫盡了相遇之美。故事的小黃花,從出生那年就飄着,少年生活中的相聚相離就如一首玲瓏的五言詩,於平平仄仄中給人產以清新的意藴,“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之後,迎來一個最美的邂逅,煞適人意,此時,詩的婉轉情思幽幽吹起,疏影橫斜,湖水清淺,暗香飄浮為這相遇相聚送來一份賀禮,於君共享黃昏,紅雨吹來,於雕欄曲處共觀一輪明月。 曾聞道:“人出生之時,只是有一半靈魂,而另一半靈魂由人這一生去尋找。”而今,少年求學正是尋找另一半靈魂的開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趨步於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中涅槃,在尋找着,塑造着我們另一半渴望高尚的靈魂,有“春風得意馬蹄疾”時的歡呼雀躍,也有“潦倒新停濁酒杯”的失意之態。我們精神上,物資上的得於失有時會使我們迷失方向,但是聖賢之書讓我們知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從此,“三千里路雲和月”的豪邁是我們不歇的表現,少年,以唐詩超然物外的開闊大氣,借高漸離之曲,涉三千里為之長擊!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支聲。”詩經小雅的《伐木篇》給了少年一個疑問空谷幽幽天地之大誰才??也萌,詩經小雅的《同心歌》裏:“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向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紅塵無涯,萬象朦朧,外國一首卷首詩《綠蒂與維特》中寫道:“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年不懷春。”詩一般的少年情懷,如水溺般柔情,也像蠶絲般纏綿悱惻。也許夢醒之時,心有桃花芳菲盡,記憶深處又聞香等得花落覓從前,只剩一襲香影度年華,只歎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少年情懷,也許只是人類跌宕的情感活動中短暫的一個篇章,然而卻短暫得不同凡俗,就像一片葉子翩然而落,儘管寂然無聲,觸動的——呢喃着詩意的漣漪,吟詠着歲月的旋律,天光雲影共徘徊。 浮泛在與詩與夢與愛的泉流上,如詩般的少年情懷,裝綴着人生燦爛的一片晴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