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原文

來源:魅力女性吧 2.5W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原文

一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義相反,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主義抽象地發展了,當然,唯心主義是不知道現實的、感性活動本身的。費爾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體確實不同的感性客體:但是他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對象性的活動。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質》中僅僅把理論的活動看作真正人的活動。而對於實踐則只是從它的卑污的猶太人的表現形式去理解和確定。因此,他不瞭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

二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於思維――離開實踐的思維――的現實性或非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

三關於環境和教育起改變作用的唯物主義學説忘記了:環境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這種學説一定把社會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駕於社會之上。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並且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

四費爾巴哈是從宗教上的自我異化,從世界被二重化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這一事實出發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歸結於它的世俗基礎。但是,世俗基礎使自己從自身中分離出去,並在雲霄中固定為一個獨立王國,這隻能用這個世俗基礎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來説明。因此,對於這個世俗基礎本身應當在自身中、從它的矛盾中去理解,並在實踐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從發現神聖家族的祕密在於世俗家庭後,世俗家庭本身就應當在理論上和實踐中被消滅。

五費爾巴哈不滿意抽象的思維而喜歡直觀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實踐的、人的感性活動。

六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於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費爾巴哈沒有對這種現實的本質進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開歷史的進程,把宗教感情固定為獨立的東西,並假定有一種抽象的――孤立的――人的個體。(2)因此,本質只能被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自然地聯繫起來的普遍性。

七因此,費爾巴哈沒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會的產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個人,是屬於一定社會形式的。

八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祕主義的神祕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

九直觀的唯物主義,即不是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的唯物主義至多也只能達到對單個人和市民社會的直觀。

十舊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市民社會,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

十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原文如下:

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於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觀。最早發表於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序言中稱這個文件為“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並作為該書的附錄首次發表。它被恩格斯稱為“包含着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