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選育的基本流程

來源:魅力女性吧 2.49W
品種選育的基本流程

1、種質資源(基礎材料)的收集、整理

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育種的基礎材料的重要性自然就非常明顯了。收集育種基礎材料是育種工作經常需要做的一項工作。要通過科技交流掌握育種前沿,根據育種動態時刻更新材料,就能夠使育種工作始終處於領先地位。

2、基礎材料的創新工作

只有基礎材料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對基礎材料進行整理、歸類、通過自交授粉保存、通過雜交創新。創新是選育新品種的最重要基礎。由於育種基礎材料來源比較複雜,創新工作就最具挑戰性。要按照不同的血緣關係、不同的生長性狀進行不同形式的創新。

3、創新材料的加代選擇

創新以後的材料,不能直接用於組配新組合。需要經過6-7代的連續自交選擇的過程,最後才能形成可以稱為“自交系”的重要材料。在選擇的過程中,育種人要充分運用掌握的育種理論和豐富的育種實踐經驗,對後代分離的材料進行嚴格的選擇。這既是艱辛漫長、又是充滿挑戰的過程。如果能夠到海南加代,時間一般是3年左右。如果沒有海南加代機會,時間是整整的6-7年時光。海南育種是提高世代進程的最重要手段。

4、穩定材料的測配工作

當經過創新的材料自交到第5代以後,一般就可以進行測配了。測配的目的就是通過已知的材料,測定創新的材料後代是否具有可靠的雜種優勢。在這裏,測配種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用性狀比較穩定的已經在生產上廣泛使用的優秀自交系做測配種。也有用育種材料直接進行測配的。

5、測配篩選試驗

顧名思義,所謂篩選試驗就是在所組配的最新組合中篩選在抗病性、豐產性、品質方面具有優勢的雜交組合。由於材料眾多,篩選試驗多數採取間比法試驗方法。試驗結果要進行統計學分析。要得出所有組合是否增產的數字結論。為進一步組配和試驗提供數字支持。

6、標準的品比試驗

所有經過測配試驗選出的優秀雜交組合,都要再在場內經歷一次標準的品比試驗過程。要求是:4-8米行長、5-6行區、三次重複、隨機區組排列,試驗結果要進行統計學分析。經過標準試驗得出的增產、抗病結論,一般具有準確、可靠、重複性好等特點。得到的數據是參加省區域試驗預備試驗的重要技術指標。

7、品種報區域試驗

根據目前遼寧省和國家的有關品種試驗的規定,玉米雜交種的試驗程序是:首先要經過預備試驗,預備試驗屬於初選階段。遼寧省的玉米晚熟預備試驗已經達到每年400左右份,基本上是從中選擇40份組合進入正式試驗正式試驗的第一年,要同時進行抗病性鑑定正式試驗的第二年同時進行生產試驗。

預試、區試和生產試驗的擇優標準不一樣,預備試驗看的是在全省的排名,區試看的是比對照增產是否超過5%以上,生產試驗要求試驗組合最低與對照平產。

通過生產試驗、抗病性鑑定試驗、DNA指紋判別以後,就可以按照規定報審了。

8、品種的報審與審定

品種的報審就是按照種子審定部門的有關規定,提供有關品種的特徵特性的所有文字、圖片、實物籽粒等等材料的過程。包括區域試驗部門、抗病性鑑定部門、品質分析部門、提供的報告材料。

品種的審定,是品種審定委員會根據以上全部資料,以及專家成員根據平時掌握的一些情況,對品種進行慎重、科學的評審,最後給予審定通過或不通過的結論。育種單位根據審定結果獲取品種權證書,正式擁有品種權。

其步驟是:①引種材料的收集。

包括品種的選育歷史、生態類型、遺傳性狀和原產地的生態環境及生產水平等,通過比較分析後,蒐集與當地生育期,生態類型和生產要求相近的品種類型。

②注意種子檢疫工作。

引種是傳播病蟲害和雜草的一個重要途徑,一定要嚴格遵守種子檢疫制度,加強種子的檢疫工作。

③進行必要的選擇。

一個品種引進新區後,由於生態條件的改變,往往會加速其變異,必須進行選擇,保持種性或培育新品種。

④做好引種試驗。

對新引進的品種,必須先在小的面積上進行試種觀察,初步鑑定其對本地區生態條件的適應性和直接在生產上利用的價值

對於表現符合要求的品種材料,進一步作更精確的比較鑑定,經二、三年評比試驗後,選出表現突出的品種參加區域試驗,再生產示範,繁殖、推廣。

對於初步肯定的引進品種,還應做好栽培試驗,以明確適宜的栽培條件或關鍵性措施,做到良種結合良法進行推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