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古代文言文叫什麼

來源:魅力女性吧 1.88W
8月15日在古代文言文叫什麼

八月十五以十五月圓為標誌,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謂之“中秋”。在古代,因為這一天要祭月和拜月,故名“月節”和“月亮節”,也因中秋家人團聚,出嫁的女兒回家團圓,也成為“團圓節”和“女兒節”,而仲秋時節各種瓜果成熟,也稱“果子節”。其常用名有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其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

相關習俗

唐人精神浪漫,氣勢恢宏,也極富生活氣息,在全唐詩中,有九十多首都與中秋賞月相關。最著名的是《天寶下·望月台》中記載的,關於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為了好好賞月,竟然專門築了一個百尺的高台:

“玄宗八月十五日與貴妃臨太液池,憑欄望月不盡,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於池西岸別築百尺高台,與吾妃子來年望月。經祿山之兵,不復置焉,唯有基址而已。”

這説明在唐代八月十五賞月,已經是一個普遍流行的習俗了。而宋代中秋節則更具市井的生活氣息,還特意放假一天,而這一天也是世俗歡娛的節日,在銀蟾光滿之時,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樓、臨軒玩月,酌酒高歌,平民大眾雖然財力有限,卻也“解衣飲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

明清之後,中秋節的地位顯著上升,在清代更是成為與新年、清明、端午並重的四大節日之一。而且有一個重大轉變則是,男子拜月的情況越來越少,而月神也逐漸成為專門的女性崇拜對象,所以北京城也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俗語。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1-2]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