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黎姓怎麼來的

來源:魅力女性吧 1.93W
越南黎姓怎麼來的

越南部分地區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且這些地區是越南的主體民族——越族早先的主要分佈地區,所以越南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隨着漢文化由兩廣地區向南傳播以及中國人成為越南早期首領,漢族的姓氏文化開始在越南傳播,逐漸被越南人所接受。包括黎姓在內,越南的不少大姓都起源於中國。

來源有四:1、出自九黎的後裔。據《風俗通義》等所載,九黎,古時為我國南方土生土長的龐大種族之一,相傳為少昊(傳説中古代東夷首領)金天氏之時的諸侯。黎曾被封為北正(一説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後裔有以字為氏,稱黎氏。

2,出自黎國後裔。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時有諸侯國,黎國,一個在今山西長治縣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另一個在今山東鄆城縣西。這兩個黎國的子孫,後以國為氏,姓黎。又據《風俗通義》所載,這兩個黎國均為古部落“九黎之後”。3、出自帝堯的後代。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末為周文王所滅的黎國,在周武王分封諸侯時,被封給帝堯的後裔,賜爵為侯,並且仍然沿用黎國的名稱。

春秋時黎國遷都於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後為晉國(在今山西西南部)所滅,其子孫後以國為氏而姓黎。又據《路史》所載,古黎國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後,封商湯後裔於黎國,後有黎侯豐舒,其子孫有黎氏、犁氏。着一支出自帝堯後裔的黎姓人家,史稱黎姓正宗,後來成了整個黎氏家族中最為主要的組成部分。是為山西黎氏。4、 少數民族改姓為黎。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後魏有代北鮮卑族複姓素黎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為漢字單姓黎氏,是為河南洛陽黎氏。

黎姓分佈黎姓最早繁衍於古黎國之地,即今山西省黎城縣一帶。早在戰國時,黎氏就有向外遷徙的。據《黎氏族譜》所載,戰國時“黎氏之族或因官而處,或避難而居,於是西入樑(今屬陝西)、益(今雲南晉寧縣),東向青、徐(今屬山東、江蘇),南遷交、廣(今屬廣西、廣東及越南北部一帶),北徙燕、冀(今屬河北)”。

到漢朝時,黎姓還有遷居江西、湖南的。至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北方戰亂,黎姓家族再次南遷,並在以後的時間裏也主要繁衍遷徙於南方各地,浙江、福建也有黎氏遷居。宋、明以後,黎姓逐漸遍佈全國各地,但仍以南方分佈最多。換言之,歷史上,黎氏是我國較典型的一個南方姓氏。

越南民族的始祖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的後裔。

經過山西省的中華黎氏尋根祭祖黎城第二屆研討會,得知2006年在地處山西省黎城縣城西一公里塔坡水庫西關村,探明有西周時代古墓羣,出土了一批青銅器、玉器、陶器等珍貴文物。經初步論證,黎城在西周時期為黎侯國,這個墓地就是當時的黎侯國墓地,也論證了黎城就是世界黎氏之根,當然包含越南(京族)黎氏在內。

根據越南的《大越史記全書》記述,越南民族也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的直系後裔,越南歷史啟始於炎帝神農氏三世孫帝明(在位49年公元前2936―前2888年)。當時帝明南巡五嶺,娶仙女為妻,生子祿續(涇陽王),治南方。涇陽王與洞庭君的女兒共結連理,生下一子崇纜。崇纜又與仙女結合而生百子,建立了百越國,其領域自中國長江延伸至中南半島北方,在國運昌隆之時,崇纜和仙女漚姬卻認為兩人不同的出身將妨害婚姻幸福而分離。於是,崇纜帶着50個兒子移居東海岸(另50個兒子則隨母親歸隱深山),成為當地的統治者。後來崇纜之子雄王繼承王位(有異説雄王乃中國春秋五霸的越王勾踐),於現在越南北部和中國廣西、廣東、福建、浙江一帶,建立文郎國,成為越南最早的朝代――鴻龐王朝之始祖。

越南官方和民間都認為,越南民族是炎黃子孫,越南京族黎氏也肯定是炎黃子孫。黎氏之族或避難或因官遷徙到越南。

據《黎氏族譜》所載,戰國時“黎氏之族或避難而居,或因官而處,於是西入樑(今屬陝西)、益(今雲南晉寧縣),東向青、徐(今屬山東、江蘇),南遷交(今越南)、廣(今屬廣西、廣東),北徙燕、冀(今屬河北)。”至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北方戰亂,黎姓家族再次南遷,並在以後的時間裏繁衍遷徙於南方各地,包括越南。

黎氏因官而處遠走他鄉

炎帝神農是伊耆,黎人也。現黎城博物館藏有隋開皇年間(581―601年)石碑一通,碑文中記曰:黎“炎帝獲嘉禾之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