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炭翁 - 兩段的概括

來源:魅力女性吧 7.33K
賣炭翁 兩段的概括

這首詩一開頭就把我們帶到當時的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讓我們看到一個燒炭的老人過着的十分窮苦的生活。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燒炭的老翁連一寸土地也沒有,全部賴以為生的東西,只不過是一把斧頭、一掛牛車,再加上十個被煙火燻黑的手指頭。他沒有妻子也沒有兒女,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在南山上伐薪、燒炭,弄得“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勞動的艱苦是可想而知的。

這燒炭的老人對生活並沒有過高的要求,“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他僅僅希望有吃有穿,維持一種最低的生活。按理説,一個人養活自己一個人,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可是就連這樣一個願望,他也難以實現。

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東西,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燒了炭,給別人帶來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卻單薄得可憐。

衣服單薄總該盼望天氣暖和吧不,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憂炭賤願天寒”,他寧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賣一點炭錢。這種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現出賣炭翁悲慘的處境。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寒冷的天氣果然來到了。一清早,他就套上車,踏着冰凍的道路,卻到長安市上賣炭。從終南山到長安城,一路之上他想了些什麼呢詩人沒有告訴我們但是可以想象得出來,他一定是滿懷着希望,因為這一車炭直接關係着他今後的生活。讀到這裏,我們覺得自己和這位老人更親近了,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這車炭究竟能不能賣掉,能不能賣上一個公道的價錢。可是詩人並沒有馬上告訴我們結果,他讓賣炭翁歇下來,喘一口氣,也讓讀者稍微平靜一下。

然後筆鋒一轉寫道:“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來的人一個是穿黃衣的太監,一個是穿白衫的太監的爪牙。他們裝模作樣,説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出來採辦貨物,也不管賣炭翁同意不同意,趕上炭車往北就走。

城北是皇帝住的地方,趕車的又是宮裏的太監,一個賣炭的老人能有什麼辦法去對付呢!“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千餘斤炭,不知道要幾千斤柴才燒得出,而這幾千斤柴又不知道要多少天才砍得來!為了把柴燒成炭,這孤苦的老人又在塵灰裏、在煙火旁邊受了多少熬煎!可是拿這一切所換到的是什麼呢“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值。”連紗帶綾合起來不過三丈,難道這就能抵得上老人多少天的辛勤勞動嗎這些宮使哪裏是在買東西,他們簡直是強盜。他們奪走的不只是一車炭,而是奪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剝奪了他生活的權利。這該激起讀者怎樣的憤怒!

讀完了這首詩,我們不禁要問:兩鬢蒼蒼的賣炭翁,憑着這點對他來説毫無價值的報酬,能夠捱過那嚴寒的冬天

白居易在《新樂府》中每首詩的題目下面都有一個序,説明這首詩的主題。《賣炭翁》的序是“苦宮市也”,就是要反映宮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宮市”是唐朝宮廷直接掠奪人民財物的一種最無賴的方式。本來宮廷裏需要的日用品,歸官府向民間採購,到了德宗貞元末年,改用太監為宮使直接採辦。

宮裏經常派出幾百人到長安東西兩市和熱門的街坊去,遇到他們看中的東西,只説一聲是“宮市”,拿了就走,誰也不敢過問。有時撕給你兩三尺破舊的綢紗,算做報酬有時候不但不給任何報酬,反而要你倒貼“門户錢”和“腳價錢”。所以每逢宮使出來的時候,連賣酒賣燒餅的小店鋪都關上店門不敢做生意了。

賣炭翁,兩段的概括

第一段:1、描寫賣炭翁的形象特徵,以及他工作的辛勞和矛盾的心理。

第二段:2、描寫賣炭翁在雪地上賣炭的經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