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寬信敏惠典故

來源:魅力女性吧 3.03W
恭寬信敏惠典故

最近聽講座,一位老師講《論語》中提到的“恭寬信敏惠”,聽後頗有感觸。

眾所周知,《論語》是儒學重要經典,其中所傳遞的為人、處世、治國之道深刻而精闢,如果真懂了並踐行之,對一個人的順利成長頗有裨益。

孔子關於為人之道講得不少,“恭寬信敏惠”是流傳較廣的一條。從字面意思看,這5個字好像也不難。“恭”無非就是對人恭敬,不僅要發自內心地有敬心,而且儀容要恭謹、謙和。且孔子説,恭則不侮,意思是對人恭敬則不會受到侮辱。民間有諺語云:禮多人不怪。但若是一個人大大咧咧,沒有恭敬謙和的儒雅之氣,則會令別人反感,進而對他發作不當言辭,讓他受到羞辱的情況便常發生。對於我們而言,無論是什麼身份,都需要尊重,為官也好,為民也罷,經商的、勞作的,任何人都需要尊重。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若是有意或無意在言行上對接觸者不夠恭敬,後果真的難以預料。

“寬”意為寬厚,對人寬容、厚道,只有寬厚仁愛,才能贏得大家的擁護。“信”的意思是言而有信,做事要講誠信,做一個靠譜的人。只有誠信,別人才能信任,也才敢與你合作共事。“敏”是敏捷、聰慧。為人機敏,反應靈敏,行動敏捷。孔子説,只有這樣才能有功,建功立業,利益社會。“惠”的意思是讓別人得到利益,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讓別人與自己一起成長進步。只有這樣,別人才願意與你共事,因為跟着你有前途,有奔頭。

過去下鄉時,曾在一座老房子的牆壁上看到5個字“温良恭儉讓”,腦海中掠過“温和、良善、恭敬、儉樸、禮讓”5個詞彙,離開老房子後,便又把這修己及人的智慧忘到了腦後。關於“恭寬信敏惠”,也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知半解,平常也很難在行動上落實。與人相處時,莽撞、大大咧咧的性格不時露出苗頭,不以為錯,反以為直爽、坦率,而常常讓接觸者不好接受,影響人與人相處的和諧。

想起《論語》開篇即講: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其意是不僅要反覆學習,而且要不斷踐行,落實到行動上,這樣,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才能慢慢提高。一個人一輩子都在不斷學習,一輩子都要有做學生的心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學生。學生,學生,只有學習才是生命力,才能生生不息。

就像學習“恭寬信敏惠”,要懂得這樣做人的道理,而且要不斷與自己先天的性格、習氣、習慣做鬥爭,不斷修正、觀照,才能不斷進步,也才能做一個穩健、温和、令人如沐春風的人。這,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時習之、力行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