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編制的原則和

來源:魅力女性吧 2W
制度編制的原則和

管理者在制定各項制度時,不但要確保制度的正確性,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制度在實施時能被成功地執行。為此,制定制度不能草率。制定管理制度要符合以下十大原則:

1、讓當事人參與的原則

讓當事人參與制度的制定是制定制度的一個重要原則。如果這個制度是針對整個組織的,就要儘量使組織的全體成員都參與到制度的制定中來,如果只是針對某個工作流程而制定的制度,則需要請相關的成員參與進來。一般的做法是由起草人經過認真調查之後,起草制度的草案,將該草案公佈於眾,讓大家進行討論和修改,並由起草人收集意見進行修改。對於重點的當事人,起草人要個別徵求他們的意見,並做認真的記錄和總結。

要注意的是在收集到的意見中,會有80%的意見是重複的或不可行的(對這些意見要向提出人做耐心地解釋),只有20%的意見真正有作用。但這種讓當事人參與討論制度的形式不可缺少,因為這種參與的形式比參與的結果更加重要。

雖然讓當事人參與會讓制定制度變得複雜,但卻會對今後制度的執行減少很多障礙。人本能地會對約束他的東西產生反感,而制度恰恰是約束人的東西。讓成員參與到制度的制定中來,可以減少這種反感,因為人都不會討厭自己的勞動成果。

2、簡明扼要的原則

制度是針對所有當事人的,所以制度本身的語言描述應該儘可能簡明、扼要、易懂,並且不產生歧義,讓所有的當事人都可以輕鬆地理解。另外,制度不必非常縝密和完備,首先,因為這樣會損害制度的簡明性和易懂性,不利於制度的執行其次,每位成員都對制度有基於常識的認識和理解,而這些常識性的東西並不必在制度中面面俱到。

3、不求完善但求公正的原則

在制定新制度時,很難做到一次性制定得非常完善。隨着組織的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能還要不斷地進行修改和充實。制定制度是為了執行,所以制度一定要適合組織。在制度執行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不合理而出現一些問題,但這些不應該影響制度的公正執行。比起制度的完善性,成員往往更加關心執行制度的公正性,所以對於制度的制定者來説,應該比關心完善性更加關心執行的公正性。

4、系統和配套的原則

制度要全面、系統和配套,基本章程,各種條例、規章、辦法要構成一個內在一致、相互配套的體系。同時,要保證制度的一貫性,不能前後矛盾、漏洞百出,避免發生相互重複、要求不一的情況,同時要避免疏漏,要形成一個完善、封閉的系統。

5、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從實際出發是制定制度必須遵守的重要原則。制定制度要從組織的實際出發,根據組織的構成內容、工作對象、管理協調的需要,充分反映各項組織活動的規律性,體現組織的特點,保證制度具有可行性和實用性,切忌追求時髦,流於形式。

制定制度時的注意要點

1、廣泛徵求意見,讓制度被更多人理解接受

2、制度要簡明扼要,切忌過於繁雜

3、制度制定必須以公平公正為原則

4、從實際需要出發制定制度

5、制度必須具有可執行性

6、制度必須有利於員工工作的開展

6、重視員工的工作習慣的原則

懶惰是人的一大天性,沒有人會主動更改自己熟悉的工作方式,所以在制定制度時,一定要認真分析現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習慣。在達到目標的原則上,要儘可能地繼承原有的流程和習慣,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日後制度的執行。

7、以需要為依據的原則

制度的制定要以需要為依據,即制度的制定要從需要出發,而不是為制度而制度。需要是一項制度制定與否的唯一標準,制定不必要的制度,反而會擾亂組織的正常活動。如有些非正式行為規範或習慣能很好發揮作用,就沒有必要制定類似內容的行為規範,以免傷害員工的自尊心和工作熱情。

8、具有先進性的原則

制度是一個組織的“骨架”,先進的制度有利於組織的正常運營,因此,制定制度一定要從調查研究入手,總結本組織的經驗,同時吸收其他組織的先進經驗,引進現代管理技術和方法,保證制度的先進性。

9、採取措施、改造習慣的原則

新制度的執行過程就是改變成員工作習慣的過程。管理者應該很清楚地認識到該制度的執行會帶來哪些工作習慣的改變,這種改變成員是否可以接受,接受的程度是多少。根據具體情況,管理者必須採取一些輔助措施來加強對員工工作習慣的改變,比如在新制度執行時,進行制度培訓,或進行頻繁地抽查和監督等。

10、具有操作性的原則

制度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否則就失去了制定制度的意義。要想使制度易於操作,最好在制度中明確操作方法。另外,要寫明制度的原則,這樣便於對特殊情況進行處理(最好能規定出解釋權的歸屬部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