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每段段意

來源:魅力女性吧 9.11K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每段段意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2段):提出問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瞭解自然科學要格物致知(即實驗)。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問題。

第1層(3~5段):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的社會根源。舉例格物是格已,這種觀點不能適用於現在的世界。

第2層(6~10段):分析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第3層(11~12段):指出中國學生偏於理論,輕視實驗,偏於抽象思維,不愛動手的弱點,恰恰缺少實驗精神,並舉“我”的例子加以證明。

第三部分:解決問題。強調格物致知精神的意義並對我們這一代青年學生提出希望。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節選自丁肇中的一份報告,是一篇漫談式的議論文。文章的結構層次是常見的議論文模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思路清晰,邏輯縝密。

作者開門見山提出了論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全文就是圍繞着這個論題進行論述的。作者在文章第二自然段闡明自己的觀點,學習自然科學應該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即實驗),因此如何“領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內涵及其在科學上的重要作用”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我在安排教學環節時設計了“揭示題意(釋題)”,旨在讓學生理解格物致知在文中的真正含義。因為我認為儒家所説的“格物致知”是虛的,它主要是指精神方面,適用於社會科學研究,因為萬物可給人以啟迪,可陶冶人的情操。

而丁教授所賦予的“格物致知”的新的含義,它是實的,主要是指科學實驗,指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從而讓學生初步明確了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