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圍 - 中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來源:魅力女性吧 1.72W
垓下之圍 中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項羽本紀》出於《史記》中第七卷,是關於楚霸王項羽的本紀,它記錄了秦末項羽的一生。

司馬遷對項羽的態度,從《史記》體例中就可以表現出來,本紀所記錄的大都是皇帝,其中項羽並沒有成為皇帝,司馬遷把他歸入本紀而且列在劉邦之前,對項羽的尊重不言而喻。

公元前202前,項羽在征戰多年之後,終於走到人生的終點。

在《史記》裏,項羽之死,堪稱最精彩、文字最生動飛揚的名篇之一。

項羽被圍垓下,夜聞四面楚歌,於是吟出那曲著名的悲歌。然後“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項羽渡過淮河,經過陰陵,來到東城,迷失道路,遂發出“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的著名感慨。

然後,項羽布置身邊僅有的二十八位壯士決一死戰。以下為司馬遷的筆底風雷: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

就在這個時候,一位名叫赤泉侯的漢軍騎將與項羽相遇,“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

這個“赤泉侯”是東城之戰中,唯一實名出現的漢軍將士。

然後是烏江之戰,項羽窮途末路,自刎而死。項羽死後,其遺體被五位漢軍騎將所得,這五個人,從此青史留名,其中一位就是這個赤泉侯。

“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故分其地為五: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

歷時五年的楚漢大戰,至此宣告結束了。漢軍騎士們蜂擁而上,大打出手,哄搶項羽屍體,自相殘殺而死者達數十人。最後,有五人人搶到了項羽遺體的一部分,驗明正身,拼湊無誤,最終被請上了劉邦的慶功宴。

垓下之圍,中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太史公認為,項羽是一個英雄.所以在項羽本紀中,極力描寫出了項羽的個人勇猛.但是英雄卻不適合當一個合格的帝王.因為項羽心中還有情意.在英雄末路之時,他首想到的是寶馬與美人.這樣的描寫,更加突出了項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而不是一個無情無義的梟雄.到了最後,項羽不過江東,更加突出了他的情義.雖然他兒女情長,但是最後依然選擇與他的部下一般戰死沙場.而項羽最後一句“天要亡我,非戰之過”則就是太史公對項羽的評價.隱含的説,項羽只能是一個有情有義,個人色彩濃厚的英雄,而成不了一個稱王稱霸的帝王.因為他連自己失敗的原因也搞不清楚,用現代話説,就是沒有政治覺悟.這樣的人,可以打天下,卻是坐不成帝王的.司馬遷的歷史觀其實主要就體現在兩方面:力求真實和愛憎分明,在對項羽的記載中無疑第二項佔了主要因素,一句“天要亡我,非戰之過”就足以看出司馬遷對項羽的偏愛.但即使這樣也保持着真實性與傾向性的統一,這是司馬遷作傳的最大特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