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長城遺址是

來源:魅力女性吧 1.69W
我國最早的長城遺址是

齊長城

山東省,被譽為“齊魯大地、孔孟之鄉”。

齊長城是山東歷史文化的見證,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比歐洲的雅典壁壘早200多年,比秦長城早400多年,堪稱是“中國長城之父”,“世界堡壘之最”。

齊長城的修築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完工於戰國時期,歷時數百年,迄今2600多年的歷史之久。

説到齊長城的修築,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歷史上赫赫有名,從他開始着手修築齊長城,接下來老子修完兒子修,子子孫孫繼續修,構築了齊國南域浩大的軍事工程。

那麼有人疑惑了,齊國作為東方大國,齊桓公,也是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首,為何耗費心思修築齊長城呢

要知道,齊國北邊是燕國,南邊是魯國,再有就是一些小諸侯國,一般而言,基本上不會對齊國構成大的威脅,即使要防範,也應該防着北邊的燕國,畢竟齊國燕國有深仇大恨,那為什麼齊國偏偏要在南部修築齊長城呢

其實,齊國還有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楚國。

楚國的發家史,也是一部擴張史,春秋時期,兼併了數十個小國,勢力範圍,達到淮河流域,戰國時期,勢力到了淮北地區,直至戰國後期,楚國滅魯,楚國對齊國來説,一直是一個不得不防的強敵。

俗話説,不到長城非好漢!提到長城,可能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抵禦北方戎狄,下令修築秦長城。

長城——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可能你不知道的是,我國最早修築的長城並不是秦長城,而是楚長城。

如今,在河南境內,在湖北陝西交界處,一條條或石砌或土堆的殘牆矗立在無人的山野中。它們就是楚長城遺址。

長城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是各個諸侯國之間相互防禦的軍事工程。楚長城始建於公元前7世紀,主要分佈在豫南的南陽、平頂山、駐馬店等地。

如平頂山市葉縣鷂山與龍頭山之間有一條土壟,長約數十公里,高不過兩米,寬約2至3米,淹沒於荒草之中,當地人稱之為“土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初步認定,這就是楚長城的一部分。

楚長城在歷史文獻記載上稱作“方城”,楚文王時期,楚國吞併了申國和鄧國,開始爭霸中原,但同時為了防禦齊國及其他諸侯國進攻,而開始修築長城。

隨着戰爭的需要,逐漸形成了西面、背面、東面一個防禦體系。在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