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如廁的典故

來源:魅力女性吧 1.2W
有關如廁的典故

上廁所為什麼叫出恭、如廁、解手呢原來還有典故

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古國悠久的歷史沉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藴,古代的人奉行着謹言慎行的原則,對於用詞儀式更是相當講究,我們日常的事情吃喝拉撒,而古人在説這些事的時候也賦予了很多文藝浪漫的氣息,比如説廁所就很多雅稱,最廣為流傳的説法是出恭、如廁、解手這三種,這三種説法各有各的淵源和典故。

出恭一詞與明代的科舉考試有關,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考場是非常神聖的地方,言辭更文明謹慎。可是學子也是普通人,都會有三急,於是在明朝考場就設置了“出恭入敬牌”來方便考生,如果考生想上廁所,必須先領此牌,因此俗稱上廁所為出恭,所謂大便為出恭,小便為出小恭。

而如廁一詞很好理解,在康熙字典當中如的解釋就是去、往的意思,那麼如廁就是到廁所去的意思。而對於上廁所的第三種雅稱,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上廁所又叫做解手呢古人上廁所寬衣解帶,還説的過去,那麼解手又是源於何故呢

關於解手一詞背後的故事,還要從元末明初開始説起,元末明初國家動亂,民不聊生,農民紛紛的揭竿起義,戰火紛飛,而百姓更飽受摧殘,顛沛流離。在明朝開國之後,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和瘟疫的雙重打擊。我國的北方地區尤其是河北、河南、山東一帶的百姓傷亡情況嚴重,甚至造成了十室九空的慘烈狀況,與華北地區大相徑庭的是,山西則經濟相對繁榮,百姓生活也相對安定,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希望通過移民墾荒的政策,改變華北地區的現狀,他將人口密度比較大的山西農民遷移到地廣人稀的華北地區,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洪洞移民事件。

然而,山西的農民並不是自願遷徙的,所以這政策下來之後,百姓們是原地不動,而官府只好四處張貼告示説不願意遷徙的人趕快到洪洞縣大槐樹下集合,而願意遷徙的人要在家中等候。於是短短几天,大槐樹下烏泱泱地擠滿了人,而官府就在此時派兵將手無寸鐵的百姓用繩索捆綁,然後讓他們排着隊押解前進。

可是,龐大的隊伍,遙遠的路途,人總是要吃喝拉撒的,由於雙手被反綁住,於是在途中請求上廁所的人聲此起彼伏,到了後來,為了方便管理與統一規範,百姓們會在需要的時候對長官説,要解開雙手去方便,後來説着説着逐漸簡化,解手就成了上廁所的代名詞了。

故事有點長,如廁典故清楚了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