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高的將領排名

來源:魅力女性吧 2.24W
中國歷史上最高的將領排名

第十位 水陸全才戚繼光

戚繼光,與倭寇一詞永遠捆綁在一起,但他不是倭寇,而是明朝的抗倭名將。

出生于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的戚繼光,將他的熱血揮灑在浙江、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帶。明朝中後期,東南沿海倭寇橫行,他們不但走私貨物,還公然搶劫,後來還與中國的海盜王直、徐海等勾結,從騷擾變成了攻打劫掠,給沿海人民造成了沉痛的苦難。

戚繼光奉命抗倭,他在浙江招募了三千人,組建了戚家軍。因治軍有方、紀律嚴明、指揮得當,戚家軍逐漸發揮出驚人戰力,以幾場大捷沉重打擊了倭寇的囂張氣焰,成為了穩定沿海安定大局的中流砥柱,百姓的“保護神”。

戚繼光(趙文卓飾)

他本人極具創新精神,不但創造了鴛鴦陣等新戰法,還改造、發明了各種火器,建造了各種新式戰船、戰車,為提升明軍戰鬥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抗倭大局穩定後,戚繼光又北上抗擊韃靼,完成了從“海軍”向“陸軍”的轉變。他鎮守的薊門可謂固若金湯,而一個又一個戰果再次凸顯了他的軍事才能。

第九位 少年將軍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西南)人,西漢中期的著名將領,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

霍去病是典型的少年將軍,他 17歲時就以票姚校尉的身份,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打擊西漢頭號敵人匈奴,兩次勇冠三軍,因而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19歲時兩次指揮河西之戰,擊殺或俘虜匈奴近十萬人。尤其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親自部署漠北之戰,霍去病率領的東路軍往北挺近兩千多裏,猛攻匈奴左賢王部,殲滅7萬餘人,還做了一件蕩氣迴腸、青史留名的事——登狼居胥山築壇祭天,即著名的封狼居胥,盡顯少年將軍的意氣風發。

霍去病(張若昀飾)

漠北一戰重挫匈奴,迫使匈奴不敢南侵。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僅二十四歲的霍去病去世,諡號“景桓侯”。因他的死,新一輪對匈奴的作戰也推遲了,足見他的重要性。漢武帝為霍去病舉行了盛大的葬禮,還將他的墓修成祁連山的樣子,以彰顯他年紀輕輕就立下的不朽戰功。

第八位 漢家利劍衞青

提到霍去病,就不得不提他的舅舅衞青了。衞青也是漢朝著名的將領,並且當時的皇后衞子夫是他的姐姐,因此衞青能很早就進入漢武帝的視野。

不過衞青絕不是隻會攀附姐姐衞子夫的關係户,他的軍事才能為他贏得了真正的威望和信任。無論是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抵禦匈奴入侵,還是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收復河套地區,又或者是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抗擊匈奴的漠南之戰,衞青都取得了傲人的戰績,有時甚至是唯一的勝仗,因此威望漸高,被漢武帝拜為大將軍。

而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那場著名的漠北之戰中,與霍去病帶領東路軍相對應的,是衞青帶領的西路軍。原定計劃是霍去病攻打匈奴單于主力,衞青攻打匈奴左賢王部,因此兵力部署上霍去病要比衞青強大。可天意弄人,衞青碰上了匈奴主力。

拿着輔助的兵力,打着主力的仗,陷入如此危險的境地,衞青毫無畏懼,硬是打了場以弱勝強的大勝仗,凸顯他的軍事才華。

可以説,漢武帝之所以能實現開疆拓土的雄才偉略,離不開一眾武將的殊死拼命、全國百姓的鼎力支援,而衞青、霍去病,怕是這中間最耀眼的兩顆星。

第七位 一代霸王項羽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一句話道出了項羽的問題所在——貪圖虛名而放走敵人,最終導致失敗。

項羽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出生於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在秦朝末年起義軍中,他是佼佼者。不僅僅因為他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更在於他自身頂尖的軍事實力。

鉅鹿之戰中,他以僅僅幾萬兵力硬槓章邯和王離領導的40萬秦軍主力,破釜沉舟,大獲全勝,還殺死了秦王子嬰,終結了秦朝最後的希望他自稱西楚霸王,大封滅秦的功臣將領,還支持六國復國楚漢相爭中,他屢次大破漢軍,尤其是在彭城之戰中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再現了鉅鹿之戰的神話……

項羽(何潤東飾)

打仗,項羽絕對是頂尖高手,可是論謀略,他輸得太慘。由於猜疑亞父范增,屢次放走劉邦,他最終被劉邦打敗,以“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給自己畫上了悲傷的句號。

他是一個值得尊敬的蓋世英雄。

第六位 多多益善韓信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句典故想必不少人是耳熟能詳,也道出了韓信不僅是個將,更是個帥。

韓信最初跟隨項羽,可惜沒得到重視,轉而投奔劉邦,這恐怕是項羽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可是劉邦原本也不待見這個“投誠者”,直到蕭何發現了韓信的才能,並在韓信再次離去時,以一幕“蕭何月下追韓信”把這個牛人留在了劉邦軍營,並被拜為大將軍,奠定了戰勝項羽的堅實基礎。

在劉邦的大戰略中,韓信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先後領兵攻破魏國、代國、楚國、燕國、齊國,尤其是與趙國的“背水一戰”,堪稱千古經典戰例。而垓下之圍,圍殲楚軍,項羽兵敗自刎,可謂結束了一個時代。

韓信(段奕宏飾)

可以説,韓信就是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奇人,一連串的勝利,為他贏得了“國士無雙”的美譽,即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甚至有一種説法把他列入了“兵家四聖”的行列(另三位是兵聖孫武、亞聖吳起、人屠白起)。

只可惜,“狡兔死,走狗烹”,消滅項羽後,韓信就被解除了兵權,屢屢被貶,直至被呂后和蕭何合謀殺死。

當初大力舉薦他的蕭何,竟成了誅滅他三族的元兇,“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可悲,可悲啊。

第五位 殺人之神白起

“一將功成萬骨枯”,如果問起古代將領中誰殺人最多,恐怕秦國名將白起排第二,就沒人敢排第一了。

白起殺了多少人有人統計過白起的“戰功”:伊闕之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鄢郢之戰,攻破楚國都城,淹死楚國軍民數十萬華陽之戰,消滅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15萬陘城之戰,砍下韓軍5萬頭顱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5萬。僅這五場戰役就殺了百萬餘人,而整個戰國時期的死亡人數合計約200萬,也就是50%的死亡出自白起之手。

白起為什麼會殺這麼多人一方面與他的個人軍事能力有關,另一方面與秦軍的風格有關。與春秋時期點到為止的君子作風不一樣,戰國時期秦國的做法很簡潔——殺人,殺士兵,殺降卒,甚至殺平民,總之就是殺死敵人的有生力量,而這一點,在白起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從軍事作戰角度來講,白起是成功的,達到了一個武將所能達到的巔峯狀態——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間,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武安君”(取武功治世、威信安邦之意,是極其崇高的封號)。但從百姓角度來講,白起意味着死亡,意味着噩夢,他是真正的死神。

第四位 一代戰神李牧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將,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中最傑出的將領。

李牧一生致力於兩件事,一是打匈奴。趙國北部與匈奴相連,屢遭騷擾。趙孝成王末年(公元前244年),李牧率軍大規模反擊匈奴,取得一系列勝利,史稱趙破匈奴之戰二是抗秦國。典型之戰如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李牧率領趙軍在肥(今河北石家莊藁城區)一帶打敗不可一世的秦軍。

因戰功赫赫,與白起一樣,李牧也獲得了“武安”的封號,並且兩人都屬於“戰國四大名將”(李牧、白起、王翦、廉頗)。不過可惜的是,生於同時代的兩名悍將,卻始終沒有在戰場上相遇。試想,如果兩人對壘陣前,怕是要上演一場“火星撞地球”的大戲。

對於趙國而言,李牧就是守護神,是唯一值得依靠的將領,一句“李牧死,趙國分”道出了他對趙國、趙國人民的重要性。但是,即使身為頂樑柱,李牧依然因為趙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被殘忍殺害了。

可悲,可歎。

第三位 鎮國柱石徐達

宋朝之所以孱弱,被遼金元挨個欺負,除了本身制度是重文抑武,自廢軍事武功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宋朝沒有佔據抵抗北方遊牧民族最重要的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此地雄關險隘遍佈,失去此地,就猶如北方大門洞開,敵人可以隨意入侵南方。

終宋一朝,始終致力於收復燕雲十六州(至少對外宣傳如此),但直到南宋滅亡也沒真正成功過。那燕雲十六州後來是誰收復的那便是朱元璋的麾下大將,徵虜大將軍徐達。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徐達、常遇春等帶領明軍浴血奮戰,成功攻克大都、消滅元朝,被異族蹂躪455年的燕雲十六州再次回到漢人懷抱,宋朝軍民的夢想終於達成。

能派遣徐達擔任主將,自然是因為徐達有與之匹配的能力。跟隨朱元璋起義後,他忠心耿耿,先後打敗陳友諒、張士誠,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他自身禮賢下士、嚴於律己,與士兵同甘共苦,對百姓絕不騷擾,因此威望頗高。而滅元朝一戰,更是打出了漢人的威風,讓宋朝幾百年來積累的屈辱一掃而空。

徐達死後,諡號“武寧”,是明朝諡號最高的武官。

一生戎馬,鎮國柱石。

第二位 大唐神將郭子儀

沒有郭子儀,唐朝壽命可能要減半。

郭子儀是武狀元出生,與其他武狀元默默無聞相比,郭子儀可稱建功立業第一人。

在安史之亂中,他先後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收復兩河、收復兩京、平定河中兵變等重大戰役,硬是把搖搖欲墜的唐朝從生死線上拉回來安史之亂平定後,他又擊退吐蕃,又一次收復長安,再次挽救唐朝於水火之中名將僕固懷恩叛亂時,又是郭子儀忍痛平定了這個昔日的部下……

同時,他又是一個審時度勢、謹慎細微之人,文武兼長,忠智俱備,在和平年代也能擺正自己位置、繼續發揮才幹,所以能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而不倒,甚至出現了“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高一代而主不疑”的感人一幕。

“再造王室,勛高一代”,這是對郭子儀最中肯的評價。他是唐朝當之無愧的守護神。

第一位 精忠報國岳飛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這句飽含滿腔悲憤與雄心壯志的話,來自於一代武聖岳飛。

北宋滅亡時的靖康之恥,猶如尖刀一樣在宋朝人民、乃至今人的心頭刻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痕。越是痛心,越是體現出岳飛濟世報國的壯烈,也讓他與前九位將領區別開來——他身上閃着的,是民族希望的光芒他口中發出的是國人悲憤的怒吼他肩上挑起的,是國仇家恨他腳下踩着的,是血跡斑斑的復興之路。

“盡忠報國”,背上刺的這四個字是岳飛一生最生動的寫照

“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在距離北宋亡都開封城僅20公里的朱仙鎮,岳飛的這句喊話猶如驚雷般響徹天地,憋屈了幾十年的宋朝人民熱血沸騰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軍紀嚴明的岳家軍,是宋朝人民生的希望

“撼山易,憾岳家軍難”,四次北伐、郾城大捷、大破鐵浮屠,誰説宋朝疲弱無猛將

“莫須有”,連奸臣秦檜也想不出岳飛有什麼罪,更突顯了岳飛如完美般的一生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飛含冤而死前在供狀上留下的八個絕筆字,重重地刻在百姓心頭,也狠狠地打在投降派臉上。

濟世報國,含冤而死,岳飛經歷了人生的巔峯和谷底,看盡了世態炎涼。

他是真正的武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