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鶴唳的典故

來源:魅力女性吧 2.58W
華亭鶴唳的典故

華亭鶴唳出自庾信的《哀江南賦》:

釣台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故國釣台的移柳,不是困居玉門關的人可以望見那華亭的鶴唳,更不是是魂斷河橋的人再能聽到的!

但是這只是出處,並不能解釋意思。不過庾信——就是杜甫用“清新庾開府”來誇讚李白的庾信,作為南朝滯留北朝的文宗,應該是最接近這個詞語背後故事的時代的人。因為這個典故出自西晉著名的“太康之英”——文學家、書法家、詩人陸機。

陸機是陸遜的孫子,出身吳郡陸氏,經歷了吳的滅亡和晉的一統天下。而華亭,正是孫吳滅亡之後陸機隱居之地,即如今的上海松江。他在華亭每日悠遊,正如山林野鶴,過着逍遙的日子。所謂之“華亭鶴唳”正代表了他這種隱居的生活狀態,即日常能聽到野鶴的聲音,而這種聲音在他決定西進都城之後,就再也沒有聽到過了。

華亭谷的鶴叫聲。指遇害者生前所戀之景物,有傷痛惋惜之意。[1]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尤悔》:“ 臨刑歎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呼’”

《藝文類聚》卷九十引《八王故事》:“今日欲聞華亭鶴唳,不可復

華亭鶴唳,漢語成語,拼音是huà tíng hè lì ,意思是指遇害者生前所戀之景物,有傷痛惋惜之意。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尤悔》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