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的形成過程

來源:魅力女性吧 2.48W
崮的形成過程

“崮”指的是四面陡峭上端較平的山,是沂蒙山區特有的一種地貌景觀,過去在地貌學上稱之為“方山”,沂蒙山區素有紀王崮、連崮等72崮之稱,蒙陰縣有36座,而岱崮鎮境內就有南北岱崮、大崮、龍鬚崮等18座之多。

這種奇特的地貌地形,成為一大奇觀,遠遠望去,山崮相連,鬱鬱葱葱,風景極為秀美。

崮的形成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紀灰巖經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區經過浸蝕、溶蝕、重力崩塌和風化等多重動力作用,形成了現在外表呈圓形、山頂平展、周圍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漸由陡到緩的崮,多呈駝、帽、桌和雞冠等形態。

崮的分佈

近年來,據各地地名普查,分佈在魯中南低山丘陵中的崮主要集中在沂蒙山區的蒙陰、沂水、沂南、沂源、平邑、費縣、棗莊市山亭區等7個縣區境內,有名有號的崮不下百座。

組成了壯美的沂蒙崮羣,其數量之多、地域之集中、形態之壯美,為世界罕見。沂蒙“七十二崮”,只是一個籠統的説法。

“崮”形成於距今約5億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淺海相沉積,結束於距今約67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運動。

它們經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經過漫長年代的浸蝕、溶蝕、重力崩塌和風化等多重地質作用形成。據專家介紹,在距今5億-6億年寒武紀時代,沂蒙山區還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底有一個個突起的山地。風吹雨打,河流擺動等外力作用無時不在侵蝕着山地,經過千萬年之後,逐漸降低成平原。

當平原再遇地殼抬升時,再次被抬起,形成平頂的山地,從而進入新一輪侵蝕循環。崮就是新一輪侵蝕循環的殘留物,平坦崮頂就是平頂山地的遺存,崮頂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隱含了地殼抬升運動的重要信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