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改稻為桑結局

來源:魅力女性吧 7.73K
大明王朝1566改稻為桑結局

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為桑失敗了。

改稻為桑,從字面意思就是把稻田改為桑田。大明朝的絲綢在老外看來,那是搶手的商品。出口絲綢換外匯,是一條很好的生財之路。一直以來,因為倭寇在沿海鬧事,加上絲綢的原材料生絲產能不足,所以絲綢出口的生意沒做成。如果滅了倭寇,再擴大生絲的產能,以絲綢的搶手程度,大明財政扭虧為盈指日可待。滅倭寇的事交給胡宗憲和戚繼光他們,擴大生絲產能就要另外想辦法了。生絲是蠶吐出來的,蠶要吃桑葉,要多養蠶,就得多種桑樹產桑葉。多種桑樹,就要佔用原先種水稻的田地。那好辦,把稻田改為桑田就得了。這就是改稻為桑。

改稻為桑不一定是死局。第一次御前財政會議上嘉靖和嚴閣老就分析的很透徹:

一、浙江氣候使然,有着種桑養蠶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且歷來還給江蘇供應蠶絲。

二、浙江本地的種桑業和紡織業就很發達,比如建德縣,一半的田都是絲綢大户的桑田。為什麼這些絲綢大户自己就主動改稻為桑了呢,因為一畝地種桑要比種糧收成高一半。老百姓沒有理由不這樣做。

三、百姓都種桑了糧食從哪來,嚴閣老説了,從外省調糧,歷來都是從外省調。嘉靖還想到了外省調糧要比自己種的貴,但百姓種桑收成高啊,所以還是划得來。

四、嘉靖還給了桑田按農田徵税的優惠政策,海瑞自己都説了很多絲綢大會都想買田自己去改。

想一想,在沒有改稻為桑之前,沈一石20年間已經上交了四百萬匹絲綢啊,這些蠶絲哪來的,不都是浙江桑田供應的嗎還有桑農齊大柱,你看他膀大腰圓,一身腱子肉,連朱七看了都滿意,可見桑農的生活條件要比稻農好不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