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古時候哪是正房

來源:魅力女性吧 1.52W
農村古時候哪是正房

農村,正堂,從居民的角度來説也有兩層含義,一是房屋正中的廳堂二是指正屋。從官府的角度來説,正堂指官衙的聽政大堂,也就是官府辦事的大廳明清時期對府縣等地方正職印官的稱呼。從寺院的角度來説,禪林中,也就是指方丈室。從古代妻室的角度來説,正堂指正房,即嫡妻。

從上面的多個義項來看,農村俗語“堂屋有量不生災,正堂寬敞出貴人”之中的“正常”指正屋,或者堂屋。郭沫若的短篇小説《牧羊哀話》:

“正面家屋,是一列三間中間正堂,兩邊住房。”

這句話中的“正堂”指的就是堂屋。正堂和堂屋兩種稱呼,在農村有類似的漸變過程,正堂最先出現在《周禮》。

《周禮·考工記·匠人》説:“殷人重屋”。 漢代學者鄭玄註釋為:“重屋者,王宮正堂若大寢也。” 賈公彥撰寫的《周禮義疏》註釋説:“王宮正堂若大寢也者,謂對燕寢側室非正,故以此為正堂大寢也。”

正堂在古代多指王宮貴族所住的主屋,其後官府衙門辦事大廳及官員居住的主屋也稱為正堂,再後來指正中的廳堂。過去很多官宦人家出自農村,告老還鄉後,都要在家鄉修建宅院,宅院中的正屋或堂屋就稱正堂。如此,他們的後裔也就習慣了這種稱呼,老話説“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這些官宦後裔經歷數代後,也就變成了平民百姓,但這種習慣稱呼沒有變。這就像農村一些姓氏一樣,因祖上做過開府的大官,其後代在祭祖時,依然稱自家為府,而祖上沒有人做過開府大官的姓氏,則稱自己家為宅。久而久之,“府”成了對別人家的尊稱,不管別人家祖上是否出過開府的大官,對別人家普遍以“貴府”尊稱。

也正是因為如此,有一些地方正堂與正屋也就為同一稱謂,同樣,到後來堂屋和正堂也是同一種稱呼。只是正堂的名稱多用於官府、寺廟,平民百姓對這些地方懷有敬畏之心,比較忌諱,民間把正房中間一間通常稱為堂屋或者廳堂,只有少數地人稱為正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