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劑摻量按照什麼計算基數

來源:魅力女性吧 3.22W
外加劑摻量按照什麼計算基數

一般按照內摻法進行,其計算方法為:

外加劑摻量=m外加劑/(m水泥+m外加劑)×100%。

式中:

m外加劑——外加劑質量

m水泥——水泥質量外加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外加劑摻量的確定原則 :

1、外加劑的摻量應按以混凝土中膠凝材料(水泥牛摻合料)總質量的質量百分比表示或以mL/Kg膠凝材料表示。

2、外加劑(減水劑)的適宜摻量體現在,摻量較少時,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增加得較少摻量過多時,流動性並不成正比增加只有在一個狹小的最佳摻量範圍內減水劑量稍一增加,拌合物的流動性才有顯著提高。適宜摻量範圍即為上升段轉入上部平緩段的區間,類似“馬鞍狀”。

生產廠家的產品説明書中提供的是某種外加劑使用時的摻量範圍(適宜摻量),而使用單位必須通過混凝土試配確定外加劑的合理摻量,即技術經濟最合適的外加劑最佳摻量。不同類型的外加劑的摻量具有一定的規律,通常,無機鹽類早強劑摻量為膠凝材料質量的1﹪~2﹪有機緩凝劑摻量為0.02﹪~0.1﹪引氣劑摻量為0.02﹪~0.1﹪普通減水劑0.2﹪~0.3﹪高效減水劑0.5﹪~1.0﹪。

同一種外加劑用於不同混凝土時摻量也不盡相同,例如:高效減水劑用於蒸養混凝土時摻量為0.3﹪~0.5﹪,用於普通混凝土摻量為0.5﹪,用於流態混凝土摻量為0.75﹪,用於高強混凝土摻量為1.0﹪。硫酸鈉早強劑用於蒸養混凝土時摻量為1.0﹪,摻量超過2﹪,蒸養後的試體脹高,強度降低。另外,複合高效減水劑在相同減水率時比單一高效減水劑摻量減少一半。後摻法不但使超塑化劑摻量減少,而且對其他外加劑也有同樣效果。

3、影響外加劑摻量的因素較多,水泥品種、細度、礦物組成、混合材如對礦渣水泥高效減水劑摻量少於普通硅酸鹽水泥,比表面積大,C3A含量高的水泥高效減水劑摻量應多一些拌合物的起始流動度、氣温等。由此,可以認為決定外加劑摻量的因素如下:

(1)外加劑的品種。

(2)外加劑的應用範圍。

(3)水泥品種和活性、比表面積、礦物組成及混合材等。

(4)混凝土組成材料及其配合比、單位膠凝材料用量、單位用水量等。

(5)外加劑複合方式(成分與比例)。

(6)外加劑摻入方法(同摻或後摻)。

總之,只要掌握了外加劑和混凝土的性能,以及它們變化的規律,並通過試驗確定外加劑的合理摻量,就可以以最少摻量獲得最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混凝土外加劑簡稱外加劑,是指為改善和調節混凝土的性能而摻加的物質。按主要功能分為四類

(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能的外加劑,包括各種減水劑、引氣劑和泵送劑等。

(2)調節混凝土凝結時間、硬化性能的外加劑,包括緩凝劑、早強劑和速凝劑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劑,包括引氣劑、防水劑和阻鏽劑等。

(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劑,包括加氣劑、膨脹劑、防凍劑、着色劑、防水劑和泵送劑等。

混凝土外加劑在工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外加劑的添加對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外加劑的選用、添加方法及適應性將嚴重影響其發展。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一般不大於水泥質量的5%。混凝土外加劑產品的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 8076-2008)的規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