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體部位和地形類型區別

來源:魅力女性吧 2.67W
山體部位和地形類型區別

地形部位和地形類型是不一樣的。地形部位有山脊(等高線由高處凸向低處的),山谷(等高線由低處凸向高處的),山頂,鞍部(兩山之間相對低矮平緩的地區),陡崖(多條等高線重合在一起)。

地形類型就是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這些就是陸地地形類型。當然也有海底地形類型(海嶺,海溝,海盆,大陸架,大陸坡)

山體部位和地形類型區別

山體的五種地形部位

包括山峯、陡崖、山脊、山谷、鞍部。

1、山峯,一般指尖狀山頂並有一定高度,多為巖石構成。也有斷層,褶皺或鏟狀、垂直節理控制的結果,也有的是火山錐。

當兩個板塊相互擠壓時,凸出的叫做背斜,凹下的叫向斜一般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有時背斜,土質酥鬆,容易被侵蝕變為山谷或者盆地,而向斜變成了山峯。

2、山脊,指山高處像獸脊凸起的部分。是由兩個坡向相反坡度不一的斜坡相遇組合而成條形脊狀延伸的凸形地貌形態。山脊最高點的連線就是兩個斜坡的交線,叫做山脊線。等高線,向低處凸的是山脊。山脊是連成一排的山峯,山峯之間連成一條長線,好像動物的脊骨有一條突出的線條

3、陡崖,指近於垂直的山坡,稱為陡崖。高度不相等,等高線重疊在一起。

4、山谷,等高線的凸出部分指向高處,表示山谷最大彎曲處的點的連線,表示為山谷線,也叫積水線。

5、鞍部,是地形當中兩山之間比較平緩的部位的指稱。在等高線地形圖中,也比較容易識別。因為該部位在整個地形體系中似馬鞍,故名鞍部。

2等高線地形圖中的常見計算和數值判斷

1.計算兩地間的相對高度

從等高線圖上讀出任意兩點的海拔,就可以計算這兩點的相對高度:H相=H高-H低。

(1)陡崖的相對高度。ΔH的取值範圍:(n-1)d≤ΔH(n-1)d。

(2)陡崖的絕對高度陡崖崖頂的絕對高度:H大≤H頂底≤H小。(注:n為陡崖處重合的等高線條數,d為等高距,H大為重合等高線中海拔最高的,H小為重合等高線中海拔最低的)

2、估算某地形區的相對高度

估算方法:一般説來,若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任意兩點之間有n條等高線,等高距為d米,則這兩點的相對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米<>(n+1)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