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這個故事讀懂了什麼

來源:魅力女性吧 6.1K
夷陵之戰這個故事讀懂了什麼

在劉備這邊:1.要顧全大局,不可隨意挑起戰爭,夷陵之戰爆發的原因演義上説是因為報關羽被殺之仇,歷史上可能原因更實際點,就是劉備不願放棄荊州,不管是什麼原因。

夷陵之戰都是劉備主動挑起的,其實孫權本就有修好之意,共同抗曹,但劉備此時就顯得有些不識大局,畢竟主要隊手尚在,不應該主動打擊盟友,將自己處於孤立狀態,這點孫權就高明得多了,孫權在確定此戰不可避免之後,馬上就向魏表示稱臣,這就是大智慧的體現。

2、要平等看待每一個對手,不可輕視他人。夷陵之戰吳的統帥陸遜,當時雖是籍籍無名,但也頗有軍略手段,劉備自視一生戎馬,輕視陸遜,認為此戰將輕易獲勝,這種思想是兵家大忌,無論對手是誰,什麼水平,都要重視,不可輕敵。

3、做重大決策之前,必須統一思想,夷陵之戰本身在劉備集團之內意見就不統一,加上劉備並沒有妥善處理好大臣之間的關係,使得夷陵之戰開始就是人心不一,一旦有挫,軍心極易渙散。

對比赤壁孫權的做法,又能看出孫權在統一內部思想的問題上的高明手段。

再來看孫權這邊:1.要團結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不可多面受敵。這點就是孫權最大的智慧,孫權所有的施政方針中,從來不會同時與兩面開戰,一定是通過各種手段獲得多方面的支持。

具體到夷陵,孫權能夠放下架子,向曹丕稱臣,這本身就很了不起。

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選擇夷陵之戰的主將的問題上,吳國內部其實存在極大爭議的,畢竟陸遜年輕有沒有什麼實際的軍功,只是靠着孫權女婿的身份上位,這點上看出孫權的魄力,敢用新人,大膽放權,這一直是孫權的一大優點。

3、放權徹底,不加干預,這點非常重要,畢竟陸遜年輕,軍中資歷不夠,不免有些將領自持軍功,不服調遣,但孫權給了陸遜極大信任,對於流言蜚語一概不理,給了陸遜極大支持。

4、蟄伏待機,不露鋒芒,陸遜為將的最大特點,就是始終保持一種低姿態,謙遜且隱忍不發,隱藏自身實力。

5、把握機會,不是戰機。當機會出現時,不應猶豫,當有極強的行動力,不拖泥帶水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戰爭結局是:吳軍得勝,蜀漢幾乎全軍覆沒,元氣大傷。在夷陵之戰中,陸遜善於正確分析軍情,大膽後退誘敵,集中兵力,後發制人,擊其疲憊,巧用火攻,終於以五萬吳軍一舉擊敗氣勢洶洶的蜀軍,創造了由防禦轉入反攻的成功戰例,體現了高超的指揮藝術和軍事才能,表明他不愧為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至於劉備的失敗,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興師”,恃強冒進,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體作戰指導上,他又不察地利,將軍隊帶入難以展開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之中同時在吳軍的頑強抵禦面前,又不知道及時改變作戰部署,而採取了錯誤的無重點處處結營的辦法,終於陷入被動,導致悲慘的失敗,自食“覆軍殺將”的惡果,令人不勝感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