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地球上還有腔棘魚存活嗎

來源:魅力女性吧 3.19W
目前地球上還有腔棘魚存活嗎

1“恐龍時代植物活化石”“蕨類植物之王”--桫欏

2 與恐龍同時代的活化石,存在了兩億年的“仙女蝦“--枝額蟲

3 腔棘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魚類之一,被看作是一種活化石。曾經被認為在6500萬年前滅絕,但1938年被人再次發現蹤影,腔棘魚便被稱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腔棘魚出現於3 5億年以前,當時在地球上極其豐富

4 “活化石”三眼恐龍蝦--佳朋鱟蟲

5 與恐龍同時代的新種鰻魚--Protoanguilla Palau(第一鰻魚)。

【枝額蟲】

“仙女蝦”已存在了兩億年

枝額蟲,民間俗稱“仙女蝦”,是小型淡水甲殼類生物的統稱。枝額蟲屬節肢動物門的鰓足綱,一般生活在季節性淡水窪地裏,吃水草長大,因其生命週期較短,在地球上活體不多,而其所屬物種在地球上的生存時間已經超過了兩億年,“仙女蝦”和鱟蟲一樣,也是遠古的物種,和恐龍是同時期的生物,可以説,這種生物是真正的史前活化石。

“仙女蝦”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它的小如細沙般的卵為了孵化,可以在乾旱、寒冷、高温惡劣環境裏休眠多年,這種生物甚至可以忍受上千萬年的高温烘烤與冰凍土壤考驗,直到水的到來那一刻,而一旦遇到豐富降雨和適宜的温度,其“卵”就可以孵化出殼,獲得新生。“仙女蝦”的卵除了堅硬的外殼外,胚胎細胞還被熱保護層保護着。有人進行過實驗,用熱水煮沸仙女蝦的卵至100度,當水冷下來後,奇蹟就發生了,蝦卵竟然孵化了,所以説,這種甲殼動物也是世界上已知的唯一可以抵擋沸水蒸煮的生物,堪稱生物界的奇蹟。而“仙女蝦”的發現,國內此前有過報道,河南鄭州、浙江和雲南、四川都有過發現記錄,但是在吉木乃縣此次發現該物種,尚屬首次。

【桫欏】

桫欏又名黑桫欏、樹蕨、大花蕨、筆筒樹等,筆直的樹幹高可達6米,1米-3米長的巨大葉子從樹幹上伸展開來,十分雄偉壯觀。是現存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稱。

桫欏樹是地球上最早的陸生植物之一,和恐龍同時代,受第四紀冰川的影響幾乎在地球上滅絕,因而享有“活化石”之譽,是研究物種形成與植物地理分佈關係的重要“活”資料。是當時恐龍的食物之一。在遠古時,蕨類植物原本大都是些高大的樹木,後來由於發生種種災難,大多數被深深地埋在地下變成了煤炭,現今生存在地球上的大多是較矮小的草本植物,只有極少的一些木本種類倖免於難,生存至今,桫欏便是如此。目前,桫欏已被科學界稱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變的“活化石”。

桫欏不開花,不結果,沒有種子,它是靠藏在葉片背面的孢子繁衍後代的。蕨類植物的孢子與常見的植物種子很不相同,常見植物的種子落在適宜的土壤上就能生根發芽,長成新的植株,而蕨類植物的孢子落入土壤之後,先要萌發長成一個心形的片狀體,稱為原葉體。原葉體是綠色的,下面生着假根,能獨立生活。通常,在原葉體上長着頸卵器和精子器,精子器裏的精子成熟之後,可以依靠自身的鞭毛在水中游動,並可以游到頸卵器裏,與卵細胞結合成合子,合子仍然不斷地吸收原葉體上的養料,繼續發育而成為一棵新的蕨類植物。

桫欏為桫欏科大型蕨類植物,本科共有9屬,約650種,中國有3屬,20種,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密林中,樹形蕨類有三四種。桫欏性喜温暖濕潤的氣候,常生長在林下或河邊、溪谷兩旁的陰濕之地。

【腔棘魚】

腔棘魚coelacanth,總鰭魚目(Crossopterygii)一些葉鰭硬骨魚類的統稱。近緣但已絕滅的扇鰭魚亞目(Rhipidistia)的種類被認為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在某些分類系統中,腔棘魚和扇鰭魚均被認為隸屬總鰭亞綱(Crossopterygii)內之不同目。腔棘魚最早出現於3.77億年前衍化形成,當時在地球上極其豐富。腔棘魚(Coelacanthus)化石發現於二疊紀末期(2.95億年前)到白堊紀早期(1.44億年前)。腔棘魚屬與其他同類魚一樣,骨化程度較低,表現出脱離早期淡水環境而轉向海洋生活方式的一般趨向。腔棘魚長期被認為約在6,000萬年前即已滅絕,而1938年卻在非洲南部近岸用網捕到一條現生種類——矛尾魚(Latimeria chalumnae)。在懸賞徵集之下,1952年在科摩羅(Comoros)羣島捕得第二尾(命名為Malania anjouanae,可能與矛尾魚是同一種)。以後又在這一地區捕到另外幾尾。後來發現,這類魚已早為島民所熟悉,其肉鹽醃曬乾後可吃,粗鱗用作研磨料。

【佳朋鱟蟲】

三眼恐龍蝦,學名:佳朋鱟蟲,在中國各地又俗稱馬蹄管子、王八蓋子、翻車車、屎殼郎崽等,是已知的鱟蟲中唯一在中國發現的一種。

其最早出現在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在經歷了三次地球世紀大滅絕之後,至今仍有數種品系存活,並廣泛地分佈於世界各地。是屬於鰓足綱,鰓足亞綱,背甲目的一類小型的甲殼動物。

三眼恐龍蝦不僅被稱為“活化石”,而且在日本、台灣等地區被當作寵物飼養。三眼恐龍蝦生命力強,已存在兩億年。

這種從兩億年以前就存在於地球上的生物,被許多日本農民拿來當作種植水稻的農藥替代品,因為三眼恐龍蝦可以把水田裏的雜草去掉,從而讓稻作生長的更好。

【Protoanguilla Palau(第一鰻魚)】

日本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種與恐龍同時代的新種鰻魚,號稱動物界的“活化石”。這個新物種發現於帕勞的一個山洞中,它擁有紅棕色的皮膚,體長約1.7英尺,仍然保留了許多2億年前三疊紀以來原始鰻魚的特徵。

這只是這個新物種鰻魚的解剖學年齡,科學家還需要對其進行徹底的物種分類,因為至今為止,其他的所有19個屬、819個物種都不符合它的特徵。它被稱為“Protoanguilla Palau”,這是希臘語和拉丁語混合成的稱謂,意味“第一鰻魚”。

這種鰻魚的樣子非常奇特,它擁有與較大的頭部不成比例的身體、與眾不同的魚鰓、閃光的鰭和白色的管道系統。

發現它們的洞穴在一個陡峭巖礁的西端,洞穴水下部分的年代可以追溯到6000萬到7000萬年前。它們的分佈也許非常稠密,但現在它們需要被認定為瀕危物種以利於保護,否則好奇的潛水者和世界各地的水族館絕不會放過這樣一種奇特的動物。這個物種的發現也讓我重新反思進化生物學,“活化石”的概念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首次提出的,意指由於生活在特定區域、免受物種競爭和淘汰而倖存下來的億萬年前的物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