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 - 青衿分別指的是什麼人

來源:魅力女性吧 1.04W
布衣,青衿分別指的是什麼人

“冠”指帽子,古代帽子的另一個稱呼叫元服,夏朝時的冠稱為“弁”,又指緇布冠,商朝時稱為“冔”,而周朝則叫做“冕”。“簪”指插在髮髻或頭冠上的長針,“簪纓”是結冠的帶子。

2、上身的服裝是“衣”,下身的服裝叫“裳”衣服的前面叫“襟”,後幅稱“裾”“縫掖”指寬袖單衣。破爛的衣服叫“襤褸”,華麗的服飾稱“華裾”。

3、“襁褓”指小孩穿的衣服,是揹負小兒的揹帶和布兜“弁髦”是保護嬰兒前額的一種頭髮的裝飾。

4、“左衽”指小襟在左邊的衣服,東夷和北狄人的服飾就是這個樣子武夫的服式是前長後短的,“短後”便成為武夫衣服的名稱了。

5、“布衣”指還沒獲取功名的讀書人所穿的衣服,後又泛指百姓“青衿”指青色的衣服,古時也是對讀書人的一種稱呼。縉紳和簪纓都是對仕宦人家的稱呼,章甫和縫掖是對儒生的稱呼。

6、在古代,黃色的衣服是貴人的服裝,綠色的衣服是下等人穿的,如果用綠色的面料做衣,而裏子卻是黃色的,則被人們認為是顛倒了貴賤的倫序了。

7、中國古代流行時間最長的婦女服裝款式是襦裙,其特徵為上衣下裳,就是短小的上衣配長裙。歷代襦裙的基本款式不變,主要是下身裙長有變化。

襦裙作為中國古代常服,非常普及,貴族和平民都穿着,主要的區別在製作襦裙的面料和工藝。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襦裙,到唐代最為流行,一直到明末才逐漸消失,前後近 2,000年。儘管襦裙長短寬窄有變化,但歷代始終保持最初的款式

布衣,青衿分別指的是什麼人

青衿:

1、青色交領的深衣。

周朝學子和北齊、北周、隋唐、兩宋國子生的常服。《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2] 北周庾信 《謝趙王賚息絲布啟》:“青衿宜襲,書生無廢學之詩春服既成,童子得雩沂之舞。” 《新唐書·禮樂志九》:“其日,鑾駕將至,先置之官就門外位,學生俱青衿服,入就位。”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蒙前任大宗師考補博士弟子員。這領青衿不為希罕,卻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滿城都傳遍了。”

2、借指學子。明 清 亦指秀才。《魏書·逸士傳·李謐》:“方欲訓彼青衿,宣揚墳典。” 唐 楊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絳帳語道,青衿質疑。” 《幼學瓊林》衣服篇:“布衣即白丁之謂,青衿乃生員之稱”。清 紀昀 《閲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身列青衿,敗檢釀命。”自注:“科舉時稱秀才為青衿。”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 明 以來之文臣不為公侯,必待艱難考試乃得青衿。”

3、有時亦借代普通讀書人或學有所成但未得其位的文士。

4、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宋 蘇軾 《坤城節集英殿宴教坊詞·放小兒隊》:“青衿旅進,雖末技而畢陳黃屋天臨,知下情之無壅。” 布衣:“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後來成為一般平民的代稱,其中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及沒有官爵的地主。“布衣”可以指百姓,也可以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