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抗戰與淞滬會戰的區別

來源:魅力女性吧 7.22K
淞滬抗戰與淞滬會戰的區別

二者有區別,主要區別如下:

一、性質不同

1、淞滬抗戰

淞滬抗戰一般指一·二八事變,又稱一·二八淞滬抗戰,日本稱上海事變或第一次上海事變、淞滬戰爭。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為了轉移國際視線,並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於1932年1月28日晚發動的進攻上海中國守軍的事件。

2、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第二次淞滬抗戰,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二、歷史背景不同

1、淞滬抗戰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了中國東北地區的大量土地,並試圖扶植前清朝皇帝溥儀建立滿洲國。但此一行動剛開始就受到了以國際聯盟為代表的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於是日本決定在上海這一國際性的大都市制造事端以轉移國際視線,使日本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侵略與控制行動能夠順利進行。

2、淞滬會戰

一戰後,日本在華擴張受到了英美列強的遏制,中國的北伐戰爭使日本在華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調整對華政策,加快吞併中國東北地區的步伐20世紀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發生,日本經濟遭受沉重打擊,陷入極端困境,並導致政治危機,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日本法西斯勢力決意衝破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束縛,趁英美忙於應付危機,蔣介石大規模“剿共”之際,奪取東北,以擺脱困境,並圖謀爭霸世界。

三、發生時間不同

1、淞滬抗戰

發生時間:1932年1月28日-3月3日。

2、淞滬會戰

發生時間: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

四、結果不同

1、淞滬抗戰

簽署停戰協定,上海非軍事化。

2、淞滬會戰

日本獲勝,上海淪陷。

五、主要指揮官不同

1、淞滬抗戰

蔣光鼐、蔡廷鍇、張治中、鹽澤幸一。

2、淞滬會戰

蔣介石,鬆井石根。

第一,兩次戰事的性質和歷史背景大不相同。

淞滬抗戰:

“淞滬抗戰”又稱“一二八淞滬抗戰”,日本人則把這場戰事稱為“上海事變”、“第一次淞滬戰爭”。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在瀋陽發動“九一八事變”,同時侵佔了我東北地區的大量土地。

在此之後,日本人試圖扶持“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建立所謂的“滿洲國”。

不過,日本人的做法遭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在“國際聯盟”的干預下,賊心不死的日本人換了一個“套路”。

日本人決定在上海“搞事”,一來為了轉移國際社會的視線,二來侵佔上海這個中國最繁華、最富裕的城市。

以上就是日本人發動“第一次淞滬戰爭”的性質和歷史背景。

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人稱之為“第二次上海事變”、“第二次淞滬戰爭”。

在抗日戰爭期間,“淞滬會戰”是中國軍隊進行的第一場大型會戰,“淞滬會戰”也是整個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20世紀30年代初,經濟危機在全球爆發,日本的經濟也遭到沉重打擊,經濟上的極端困境導致了政治危機。

在中國,日本的擴張勢頭受到了英美列強的遏制,中國的北伐戰爭也削弱了日本的在華利益。

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決定調整對華政策,加快吞併中國東北地區的步伐,以擺脱困境,並圖謀爭霸世界。

日本人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動手”這是因為他們找到了發動侵華戰爭的最佳時機:

當時,英、美等西方列強正忙於應付國內的危機,自身焦頭爛額,因而無暇他顧

在中國,蔣介石正在傾盡全力圍堵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日本人同時摸清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所謂“國策”,因而放心大膽、趁虛而入。

這就是日本人發動“第二次淞滬戰爭”的性質和歷史背景。

第二,兩次挑事,自作聰明的日本人玩了兩次不同的“小把戲”。

淞滬抗戰:

因為“滿洲國”的事情,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九一八”事變的策劃者之一板垣徵四郎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於是,板垣徵四郎給日本“駐上海領事館”助理武官田中隆吉發去指令,讓田中隆吉在上海搞出點動靜來,以減輕他在東三省的壓力。

田中隆吉又把這件事情交給了川島芳子,很快,川島芳子就在上海頻頻使壞,接連搞出了幾件“日本人被中國人欺負”的事情。

其中,川島芳子精心謀劃了“日本僧人遭中國人毆打事件”,她讓幾個日本浪人換上中國人的衣服,毆打了正在街頭閒逛的日本僧人。

川島芳子還讓日本浪人偽裝成中國工人,一把火焚燒了上海的幾家日資工廠。

接下來,以此為藉口,日本人鼓動在上海的日本僑民上街遊行、抗議,同時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

當時,日本向“國民政府”提出了四個無理的要求:上海市長公開向日本道歉,嚴懲毆打日本僧人的作案者,給予被害者經濟賠償,取締和解散上海所有的反日團體。

蔣介石並不傻,他明明知道這是日本人“無事生非、藉機挑事”,卻不願意事態擴大,因而選擇“息事寧人”,答應了日本人的要求。

蔣介石原本以為這件事情就算過去了,卻不料日本海軍又跳了出來。

日本海軍認為,這件事情讓日本陸軍得了好處,而日本海軍卻沒有撈到任何好處。

另外,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陸軍在“天皇”面前出盡了風頭,日本海軍心有不甘,因此“羨慕、嫉妒、恨”。

所以,日本海軍向“國民政府”提出要求,要求中國軍隊全部撤出上海,如若不然,日本海軍將以武力解決問題。

日本人“得寸進尺、得隴望蜀”,而蔣介石此時正在一心“安內”,根本無心“攘外”。

就在蔣介石左右為難之際,日本人等不及了,1月28日深夜,日軍海軍陸戰隊兵分五路,突然向駐守上海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陣地發起了進攻。

發生的時間和結果不同,淞滬抗戰是在1932年1.28事變時,後來是在多國調停下籤訂停戰協議。淞滬會戰是1937年8.13事變,這是全面抗戰爆發後,結果歷時三個月,上海淪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