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舉人是什麼考試

來源:魅力女性吧 1.57W
中舉人是什麼考試

科舉考試(鄉試)。

舉人是參加全省範圍的科舉考試(鄉試)及格後所取得的資格,亦稱作孝廉。雅稱“孝廉”、“發解”、“發達”、“鄉進士”、“鄉先進”、“鄉進”等對入京師參與會試的舉人雅稱為公車。明清時俗稱“老爺”。

中國古代地方科舉考試中試者之稱。原意為舉到之人,為應舉者的通稱。唐代以各地鄉貢中試者,需入京應試,故有此稱。宋為鄉試(貢舉考試)各科中試者的統稱。俗稱舉子。宋舉人被解送禮部前,須經考試,略如後之鄉試。

舉人在禮部應試落第者,仍須再應鄉舉,方可參加下科考試。舉人登科即可授官,但無“出身”,可免丁役。金、元亦如此。明清沿襲,為鄉試中試者的專稱,俗稱孝廉。且作為一種出身資格,即初步具備入仕資格。

清末又有法科舉人、理科舉人等。光緒三十一年(1905〈乙巳年〉)起,考試回國留學生,最優者給予進士出身,優等及中等者給予舉人出身,並各加某學科字樣。

舉人是參加全省範圍的科舉考試(鄉試)及格後所取得的資格,亦稱作孝廉。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因其在秋季故又叫秋闈。鄉試由進士出身的各部官員或翰林主考,由各省行政長官擔任監考官。參加鄉試的考生必須是秀才,地點在各省的貢院。

鄉試分三場,內容是八股文、試帖詩、表、判、論、策等等。試卷要由專人謄寫後才交給考官,以防作弊。確定了及格的名單後張榜於巡撫衙門前,此時正值桂花飄香,所以此榜也叫做桂榜。中了舉人也意味着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

歷史

漢代取士用人無考試之法,皆令郡太守、諸侯國國相薦舉,獲薦舉者稱為舉人。

唐、宋時稱可以應進士考試者為舉人。

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稱為“中舉”)者為舉人,亦稱為“大會狀”、“大春元”。第一名稱為解元,而因明代科舉有以五經取士,鄉試每經取一名為首,列前五名稱為“經魁”。清代也沿襲稱鄉試前五名稱為經魁。北闈第一名按慣例須為直隸籍人,為“北元”南方各省考中第二名也稱元,為“南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