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炮的習俗由來

來源:魅力女性吧 1.54W
放炮的習俗由來

這要追溯到兩千多年以前古時有一個叫年的獸,每年的除夕之夜要出來害人,而人們就要放鞭炮,弄出響聲來驅趕這隻年獸。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就以放鞭炮來慶祝新年了

放鞭炮賀新春,在我國有兩千多年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相傳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年在除夕的晚上會出來禍害百姓。為了嚇退這種猛獸,人們就在家門口燃燒竹節,由於竹腔內受熱使得竹腔爆裂,從而發出巨響,藉此驅趕年獸。隨着火藥的發明,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裏燃放,聲音更大,從而代替了用火燒竹子。北宋時期,中國民間已經出現了用捲紙裹着火藥的燃放物,並命名為“鞭炮”。

如今,雖然春節放鞭炮可以給節日增添歡樂的氣氛,但放鞭炮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引起火災,我國許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煙花爆竹的規定。

1、放鞭炮有着辭舊迎新之説,寓意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壯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裏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裏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所以過年大家都要放鞭炮。

2、春節放鞭炮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放爆竹是一個漢族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裏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鞭炮,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這聲聲爆竹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熱門標籤